】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把研究和推广中华文化作为一生的事业
http://www.CRNTT.com   2020-01-05 14:05:52


  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据人民网报道, 岁末年初,已是85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依然很忙。

  由她一手创建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刚刚举办了第十届年会,来自多个国家的学者围绕着中国与世界、当代语境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同样是在这几天,由她创办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登陆国外电视台,世界各地的人们将有机会随着不同国家青年的镜头,看遍中国的山川河流、走进中国的大街小巷、了解中国的文化故事。

  黄会林,为让世界看到、了解中华文化老骥伏枥、躬耕不辍。

  “让世界各国青年走进中国、认识中国、爱上中国”

  采访当天,黄会林早早地来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办公室。只要在公开场合,她必着中式服装。在她看来,中国人的穿着打扮也是在传播中华文化。背后整整一面墙的学术著作,诉说着主人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播的努力和成果。

  “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是我一辈子的任务。”谈起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黄会林一下子打开话匣子。

  话题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开始。这个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体验与影像创作实践项目,已走过第九个年头。“印度青年导演马里穆图跟随49岁的残疾自行车运动员,拍摄了《车轮不息》;韩国青年导演莎拉深入采访祖孙两位剪纸艺术家,用一部《大剪小剪》讲述了一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提起有代表性的影片,黄会林如数家珍。

  谈及2019年影像计划的主题,黄会林娓娓道来:最终确定的主题是“时刻·时节·时光”。中国人自古就有惜时意识,不论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迈, 还是“与时俱进”,都是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希望外国青年导演能通过影片,呈现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历史成就,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风俗观念和价值体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