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云冈石窟: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0-05-14 10:01:42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的一席话,引出了一段长达1500多年的中外交流史。鉴往知来,汲取中西方文化之精华的云冈石窟,正从历史深处走向世界。

  中西方佛教艺术的里程碑

  云冈石窟与世界的渊源,还得从公元453年说起。

  那一年,是北魏文成帝即位的第二年,来自西域的高僧昙曜一句“皇帝即当今如来”,博得了文成帝允诺,砸开了云冈雕凿石窟的序幕。这座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家石窟,开始了长达64年的修建。

  担任总设计师的昙曜曾辗转于印度南北、西域、长江、黄河流域,而著名的昙曜五窟,如今看来更像是欧亚文明在平城(北魏都城)的第一次“国际峰会”。无论是印度圣贤、希腊国王、罗马英雄、波斯帝王,还是汉朝帝王将相,都以佛教的名义共聚武周山下,这次“峰会”的东道主正是北魏王朝。

  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云冈石窟佛陀造像是印度佛教造像中国化的里程碑。“第8窟有来自古印度神话的五头六臂的鸠摩罗天驾金翅鸟;第9窟窟外前庭由雄狮、大象驮起的廊柱和建筑造型,则是古印度与希腊、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融合。”

  张焯说,从早期文成帝时昙曜五窟的开凿,到中期献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时皇家营造的大窟大像,再到晚期迁洛后民间补刻的窟龛。64年的开凿,是云冈石窟西来像法逐步中国化、世俗化的演进过程,堪称中华佛教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