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大红楼的名人办公室
http://www.CRNTT.com   2021-12-06 10:30:44


 
  首层西侧的图书馆阅览室门旁,摆放着一张书桌,一张靠背椅,桌上有毛笔两管,墨盒两件和翻开的宣纸登记簿,这是青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时办公的地方,办公条件与他人明显不同。据介绍,这对漆光乌亮的桌椅,加上室内另一张大桌,均是原物。对面四张合并一起的大桌,桌上的报架夹着报纸,读者就坐在那儿看报。一九一八年八月,毛泽东组织湖南新民学会会员和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来到北京,经李大钊帮助,在图书馆谋得这份工作,管理十五种以上的中外文报纸,在一片窸窸窣窣的翻报声中,登记读者姓名,填写卡片等。他还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负责登录图书。尽管收入微薄,但好学不倦,旁听讲课,主动与李大钊等名师探讨学问和救国救民的道理,“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成为建党的又一位创始人,日后扛起中国共产党的大旗,武装斗争打江山,建立了红色的新中国。

  首层东侧朝阳一面,有间校长蔡元培的办公室。四下打量,这里实在没甚特别,至多是多了夹着报纸的报架,写字枱也比别人的考究一些。桌椅后面靠墙的落地书柜,摆上《墨子春秋》《秋公案》等古籍和大量外文书,这个书柜不设门,完全敞开,柜中一目了然,是它的独特之处。以小见大,联想到蔡公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也是敞开式的。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他任北大校长,革故鼎新,整顿校风,开放女禁,活跃学术,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校内传播,还抽出有限的经费,给图书馆购进含社会主义内容的书籍资料,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红色思潮提供便利。知人善用,力邀“民族脊梁”鲁迅作兼职讲师,来校授课。在他宽容有度的“掌门”期间,北大涌现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成为最富有朝气的高等学府。

  还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联络人、北京共产党小组的主要筹建者张申府所在的登录室,一桌配双椅,两个人可面对面做事,旁边即是李大钊的主任室。这些按原样复原的名人办公室,大多设在图书馆区域,一是职务使然,他们多数人的工作岗位就在图书馆。二是身兼校内进步报刊的主笔或编辑,能静心撰稿,查找资料也方便。三是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了解他们的读与思,引导学生“读书不忘救国”。

  不老的北大红楼,不老的名人办公室。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