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法藏文献全新出版,敦煌学研究开新篇
http://www.CRNTT.com   2024-01-24 10:59:24


  中评社北京1月24日电/据光明网报导,1908年3月3日,法国探险家伯希和走进敦煌藏经洞,两个多月后,他所选的数千件珍贵文献装箱起运,离开敦煌。

  1910年4月26日,法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法图)抄本部迎来该馆最丰富的一批东方收藏品——伯希和敦煌收集品。此后,法藏敦煌文献或零散影印,或通过缩微胶卷和黑白图片出版,供学界利用。

  100多年后,这批宝藏被编成《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首次以高清彩色图录形式在中国出版,开启了敦煌文献出版和研究的历史新一页。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盛洁介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将刊布法藏敦煌文献P.2001至P.6040的图版,涉及文献编号4000余号,图版近40000幅,定名文献6000余种。目前已出版60册,预计全书160册,2025年完成出版。

  学术价值极高

  “如果以编号来算敦煌收集品的多少,依据获取顺序,排在前四位的是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但如果以综合学术价值占比来衡量其质量的话,法藏文献应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对《环球》杂志记者说。

  荣新江是《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一书主编,也是走访过四大敦煌文献收藏地、“满世界寻找敦煌”的历史学家。他说,伯希和比他的先行者、英国人斯坦因精通汉语,而又比中国清政府官员和俄国的奥登堡捷足先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