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两会热议国计民生 愈益吸引世界目光
http://www.CRNTT.com   2008-03-10 10:58:44


 
一、开放力度前所未有 世界透过两会解读中国

1、两会关乎政局走向 政府换届、大部制改革受关注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08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今年是去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后开局第一年,也是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大会,今后五年的任务就是要把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开局之年,关系重大。(北京《人民日报》)

  中国“两会”吸引了数百名西方记者的眼光,他们带着许多问题前往人民大会堂,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五千多人中,他们要从熟悉和陌生的中国政治人物和社会精英那里寻找答案:从时点上来说,近有台湾将于本月22日揭晓大选结果,远有8月8日的北京奥运开幕;从地理上说,外有美俄韩等国的总统选举,内有中国新一届政府换届、大部制改革;从议题上说,前有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增长幷贡献全球,后有中国式民主如何让西方理解……(美国《侨报》)

  路透社大中华区时政首席记者林洸耀表示,新的人事安排和大部制改革将是今年“两会”的两大重要看点。除此之外,外国记者们关心的还是新一届政府将怎样解决中国当前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影响,自然使得中国未来的经济政策走向、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社会民生发展、外交方略等诸多问题成为外国记者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普遍感兴趣的热点。(北京环球网)

2、尽显中国政治自信 两会透明度开放度前所未有
  截至3月3日,已经有来自42个国家的近850名外国记者报名采访两会,比去年采访两会的记者总数增加了20%。其中外国常驻中国的记者占多数,专程临时来华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大约50名。由于报名截止时间为3月5日,外国记者人数还会增加。(北京《环球时报》)

  中国政府努力向中国公众和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开放。比如小组讨论会向中外记者开放,幷且首次公布了代表委员的身份背景。“两会”开幕前,先是全国政协在其网站上,首次公开了2237名政协委员的单位、职务、谁是新任委员等信息;其后全国人大为2987名代表每人制作网页,将籍贯、年龄、学历等信息系数公布。随着两会的“更加开放、更加透明”,境外媒体不仅能采访从中央到地方的政要、经济学家和各界知名人士,在真切、直观地感受中国的开放之后,更准确、更客观的瞭解中国、报道中国。(俄新社)

  除此之外,两会首次为记者提供国际俱乐部和人民大会堂之间的“摆渡车”,首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首次全程采用网络系统进行报名和联系采访,首次采用手机群发短信的方式通知记者采访安排、会议议程,首次向记者提供免费茶点。(北京新华网)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安德烈认为:“两会的新闻服务越来越具有国际会议的风范。这种开放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自信,也能更真实客观地瞭解中国。”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也认为,“外国记者对中国的报道越来越多,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这与中国政府对媒体不断提高的开放和透明度息息相关”。(福建海峡之声网)

3、民生、民主关注空前 民众对两会寄以多元化期望
  此次“两会”,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诸如“向总理进言”、“网民议政”等栏目,得到了人们的热烈响应,使曾经遥不可及的“两会”平民化了许多。这是中国民主进程中可圈可点的一个举措,体现了“高度关注民生,关注社会新阶层的利益诉求”的会议宗旨。用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语言表达,就是提供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渠道。(新加坡《联合早报》)

  而且,“两会”再次将曾经引起民间舆情汹涌的“华南虎事件”和“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纳入公众视野,媒体记者就此对来自事发当地的陕西和辽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持续的追问。让民众感觉欣慰的是,官员们毫不回避记者尖锐的提问,大都对舆论监督表达出了欢迎和支持的姿态。比如针对“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一事,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接受采访时称该省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各方记者。对引起舆论热议的“禁止养猪”,东莞市市长李毓全称已取消这一政策。(北京《中国青年报》)

  如今,两会代表委员们面临着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将中国13亿民众越来越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反映到政治决策上去。据一份调查显示,92.5%的国民要求抑制物价上涨;88.6%的人关注中国的金融政策,尤其是这一政策给股市带来的影响。其他关注热点还有房价、就业以及医疗问题,等等。(德国《世界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