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两会见证中国华丽转身 迈向“幸福国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3-06 11:36:12


 
一、两会贴近民心 高层强调百姓幸福

1、温总三会网民 两会重视民生已成惯例

  3月3日和5日,中国特有的“两会”正式启动。与去年相同,民生再次成为主宰两会议程的热词,国际媒体与中国国内的互联网站一样,关注着中国的房价、物价甚至股市的涨跌。(北京《环球时报》)

  在“两会”前夕与民众在线交流,在近3年来成了温家宝的个人惯例。“领导干部的政绩应该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以高楼大厦和项目作为最高标准。”过去几天,温家宝27日与网民交流时说的这句话被国际媒体反复引用。美国《华尔街日报》将其视为中国对于平衡经济增速与增长质量的重视与承诺。在国内社会矛盾凸显,国际民主运动声势不断扩张的此时,温家宝的谈话显示,中国高层希望一步步建立制度以取信于民。(新加坡《联合早报》)

  瑞士日内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维为表示,“民生为大”是中国模式的一大特点,两会对民生议题的重视已成为一种惯例,今年更是如此。从温家宝总理回答网民提问可以看出,从房价、教育、医改到收入,政府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最在乎的问题。有评论指,这样的交流和对话,清晰传递了政府施政思路和方向,及时回应了外界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关切与期待,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中南海高层的动作柔化了政府和民众的关系。(美国《侨报》)社论


2、提升民生问题 “幸福”成了中国新流行语

  继胡锦涛领导的中国政府提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口号后,“幸福”似乎已在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夕成为党的新口号。“让人民幸福起来,这是命令”。这是加拿大《省报》一篇中国报道的标题。这篇摘编自英国《每日电讯报》驻京记者2日报道的文章说,中国政府对“增强人民幸福感”的重视让“幸福”成了时下中国政坛新的流行语,中国北方一个省的官员对该报记者说,“幸福、幸福、幸福,这是眼下唯一重要的词汇。”显然,“要让人民幸福”已成为中国官员心头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香港《南华早报》)

  评论家说,对“幸福”口号的宣传表明,政府认识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巴黎政治学院高级研究员让-菲利普•贝雅说,通过承诺提供幸福,中共希望向人们表明,自己关心他们的问题。(香港《东方日报》)

  纵观全国“两会”期间的各大论坛博客微博,网民们最关注的热词莫过于“幸福感”。而与百姓幸福感密切相关的莫过于诸多民生话题。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承诺,引发了中新网网友的热议。在数以万计的留言中,很多网友对一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以及自身“幸福感”的提升都充满了信心。(北京中新网)


3、缓和执政压力 处理民生议题对症下药

  据法新社报道,今年的两会将在多年来最紧张的气氛下召开,因为此前中东抗议浪潮凸显了令北京不安的一连串易引发动荡的社会问题。但加拿大《多伦多星报》评论说,“与蔓延至北非和中东街头的冲突和混乱相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所展现的景象令人赞叹。两会的开幕像一个节日,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展示成功、制定计划的平台。”该报还说,“在中国共产党的教科书中,稳定压倒一切,中国领导人也由此通过数十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带来了福祉。中国的两会成为宣扬中国模式的舞台,也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权力和能力。在今天的中国,消费的自由远比模糊的民主概念来得更吸引人。” (北京《环球时报》)

  虽然中国的网络上要求民众聚集表达的呼吁时有所闻;但至今的事实表明,集会没有发生,中国也没有发生“茉莉花革命”的条件。虽然中国民众对分配不公,贪污腐败等社会不公越来越不满,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却是个不争的事实,民众从中所得固然不均,但整体的生活水准依然得以提高,稳定的社会秩序仍然是普遍的社会需求。因此,人为地制造社会动乱,在目前还缺乏社会认同。当然,这幷非意味着中国政府就可以对民情掉以轻心。
 
  对于收入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足的抱怨和争议以及对通货膨胀、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等问题的不满情绪,形成了近年来困扰决策、考验执政的多重压力,这都是经济快速成长期的常见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其中任何一个都能让中国这只大象“笨重跌倒”。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自然变得沉重——处理民生议题,无疑有对症下药的作用。(香港中评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