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雷声大雨点小 哥本哈根峰会尴尬收场
http://www.CRNTT.com   2009-12-21 11:27:22


 
三、中国公布具体目标 注入减排强心针

1、中国减排举世瞩目 展现对抗全球变暖决心

  哥本哈根峰会前,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向世界展示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中国决心”,被外媒视为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最大亮点。这一决定,不但表现中国克服自身经济压力应对气候变化之决心与诚意,还起到了督促其它发展中大国也“早作决断”的作用,为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行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因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积极评价。(香港中评网)

  中国本来以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拒绝具体的大规模排废指标确定,并设定了西方国家必须提供资金和技术,中国才能行动的前提条件。但是,中国经济出人意料的快速崛起,一场金融风暴又把中国推上了几乎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再加上中国国内环保的大幅度恶化,这就促使中国领导层改变思维方式,采取积极行动,制定具体排废目标,以争取一箭三雕的战略利益,首先展现中国的大国责任,为中国走上世界领袖地位奠定条件;第二,借此改善中国的环境困境;第三,以环保促进中国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奠定世界第一的地位,形成中国经济持续成长的产业新支柱新亮点,把花钱的环保变成赚钱的“金蛋”。(美国《世界日报》)


2、峰会热炒“中国责任” “中美共治”之说不切实际

  本次哥本哈根峰会,说到底是全人类讨论在地球村遭遇危机时,各家村民如何做到“有钱出钱,有人出人,以共克时艰”。但令人遗憾的是,发达国家仍然抱着“中国责任”观点,明里暗里地为中国套上了个“中国责任”的帽子,意在通过舆论压力,逼迫中国就范西方发达国家勾画的所谓“丹麦文本”。而“中国责任”另一个层面的解读就是,知道中国人好面子,追求“大国之梦”多年,大国必有大国之责任,尤其是在碳排放问题上,中国这个“大国”就更应该付出更多的代价了,似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逻辑里就应该这样。(北京中国经济网)

  就在谈判处于胶着之际,一直视中国为“头号排放国”的西方国家,一改以往的“环境威胁论”论调,对华态度变成温情脉脉地夸奖。当中或有对中国真心诚意的期待,也不排除别有用心的“捧杀”。无论是渲染“环境威胁论”,还是力推“气候领袖”,发达国家都是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减排负担,以期在这场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重新洗牌中,赢得最大利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欧美国家甚至希望中国能做出到2020年达到峰值的量化承诺。对此,中国气候专家坚定认为,必须清晰地定义发展阶段和历史责任,而不能盲目充当“国际领袖”。(香港《文汇报》)

  而美国气候谈判特使Tod Stern还莫名其妙的提出,针对气候变化领域所谓“中美共治”的提法,拒绝为中国提供气候资金援助。中国和美国并不处于同一起跑线:美国排放时间长,中国排放时间短;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签约国,美国不是京都议定书签约国,责任和义务有本质区别。将中美两国相提并论,没有法律基础,也不符合事实。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上以自己的行动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好评,而美国定的减排目标太软弱,不少国家对其最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产生质疑。为了转移视线,减轻压力,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总是咬住中国不放,Tod Stern提出的“中美共治”,是混淆是非,不分主次,有意识的搅局,这使得原本就难解难分的谈判更为艰难。(北京中国网)


3、中国立场越发强硬 外交政策已有崭新定位

  观察家注意到,在本次哥本哈根峰会上中国立场相当“强硬”。中美两国谈判代表发生正面言辞冲突,其激烈程度在近年来的国际场合鲜少听闻。整个争执的焦点是温室气体减排幅度和时间表,最大分歧是各自究竟应该承担何种国际责任。双方之间针锋相对的姿态,使两国前个时期相敬如宾的外交气氛一扫而光。

  在国际事务中,美国的务实和善变早已是众所周知,偶尔翻脸变卦也不足为奇。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外交姿态的转变。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官员一反常态,不再“韬光养晦”,不再鸭子划水般搞低调外交,而是高调亮相、高调发声、高调出击。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在与美国进行对抗之时,中国对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左右开弓。国家发改委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司长苏伟在记者会上直接用英语批评欧盟的减排目标“不够”,指责日本为减排设下了“不可能”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记者会上同样以英语指责说,美国谈判代表斯特恩的有关言论“缺乏常识”,而欧盟准备为穷国提供的减排资金微不足道,“我怀疑他们的诚意”。(新加坡《联合早报》)

  由此可以看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对自身的角色和策略似乎早有清晰的定位:若继续深藏守拙、韬光养晦,结果只会闷声吃亏、被动挨打;若自己超然于发展中国家之外,不站出来为它们主持公道,自己就会失道寡助、孤立无援。(香港中评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