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玉树地震总救援 展现中国制度优势
http://www.CRNTT.com   2010-04-23 20:33:11


 
尽显汉藏团结 境外杂音不足为虑

1、破除西方偏见 汉藏团结不惧外部挑拨

  在玉树地震救灾之初,西方媒体刊登的僧侣救人的照片远远多于消防救援人员救人的照片。《印度教徒报》说,大量身着红黄色长袍的喇嘛加入救援让玉树地震在中国以往所有灾难中显得与众不同。此前,温家宝总理到灾区视察时已称赞救人的藏族僧侣体现了“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精神。记者在结古镇看到,在一次成功救援之后,现场不论是汉族救援人员还是藏族僧侣,都会真心地欢呼。但一些西方媒体却总是想用他们眼中异常敏感的汉藏关系做点文章。

  《产经新闻》是经常挑中国刺的日本右翼报纸,该报特别强调,由于距西藏爆发“3.14”骚乱正好两年,本次地震发生在“最敏感的时期和最敏感的场所”。但该报也承认,目前还没有发生当地居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北京《环球时报》)

  巨大天灾永远是团结人心、集结国族力量的好时机。玉树震灾一周后,《环球时报》上的一篇社论最能代表中国官方在救灾之后对人民的呼吁。社论题目是:《团结的中国,才是强大的中国》,文中说:“假若不是西方某些媒体的提醒,很多中国人没有意识到有9成灾民是藏族。听到玉树地震的消息,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同胞有难,我们必须伸出援手。

  “中国其它民族对藏族灾民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很多外媒将玉树震灾看作是汉藏关系‘提升’的契机。而在中国人自己看来,这是中华民族自然流露出的同胞之情。中国地域这么辽阔,灾难如此频繁。大家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团结是唯一选择。

  “玉树震灾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绝非‘汉藏对立’的中国,也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真正价值。民族关系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作为历史延续长达数千年的多民族大国,团结和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基调。玉树是团结的玉树,中国是团结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才是强大的中国,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与理解。”(台湾《旺报》)


2、展现中国实情 地震更新世界对华看法

  有媒体指出,玉树救灾也暴露出中国的发展短板。玉树大地震晃动青藏高原的那一刻,真实显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寒出身。成排倒下去的房屋都是土木建筑,600多人的最初死亡数字位列今年全球大地震的前列。但随后迅速出现的救灾浪潮,又把中国拉出了海地那样的穷国弱国行列,中国开始“与众不同”,开始释放独特的能量。地震近两年在世界出了一场又一场,而被高度组织起来的抗震救灾运动只在2008年的中国四川才出现过。

  地震发生之后的最初三十多个小时里,世界上基本没有对中国的指责和幸灾乐祸,在向中国灾区慰问的世界领导人及高官中,包括频繁攻击中国的美国众院女议长佩洛西。灾难中的中国,总是比光彩时刻的中国更容易博得世界同情。(北京《中国日报》)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中国国内自上而下表现出的人道主义至上的精神,影响了习惯于用挑剔眼光审视中国的外国媒体。玉树地震或多或少地在更新著世界对中国的看法。总体看,西方媒体,包括一些对中国总是不太友好的媒体,都给这次救灾以大篇幅的正面报道。其实,在这个时候过多说中国的风凉话在西方也是不得人心的,会被认为不道德。德国国际传媒研究所负责人海克•科里普说,这次地震让她感到中国更加开放、透明,更像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了。她觉得这主要和中国自身的进步有关。她还说,从电视画面中看出汉藏关系“很好”,“这不是靠中国媒体宣传出来的”。

  而且,中国对玉树地震无处不在的哀悼活动通过电视画面传遍世界,这让人隐约感到,这个曾被广泛描述成咄咄逼人的大国,实际上是经常遭受灾难袭击、现代化进程不断被侵扰的很不容易的国家。世界很多媒体都对处于不幸之中的中国使用了同情的调子,也有少数媒体忍不住对地震发生地“藏区”添些笔墨。但由于整个赈灾过程汉藏团结的事实毫无质疑的余地,这种议论表现得相对节制。中国学者胡仕胜表示,世界对中国总的印象就是不断听到我们发展的“咚咚”脚步声,这次灾难又一次让世界看中国值得同情的另一面。这种印象说不上好与坏,但相对复杂的中国形象显然更接近于真实。(上海东方网)


3、婉拒外部援助 世界应该理解中国不易

  在玉树救灾过程中,还有海外媒体非议中国婉拒外国救援队入境的做法。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宣称中国接受日本政府救灾款却不允许日本救援队入境是“只求钱不求人”。中国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对此已做出解释:这次地震的范围和重灾区都很集中,空间比较有限,中国国内救援力量已足够。灾区路途遥远,境外救援队辗转到达那个地方,再开展救援,恐怕也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北京《环球时报》)

  其实,中国拒绝外部援助,不应该完全是为了垄断“救人”的地位,也不应完全是为了“保密”,而是在这样特殊困难的地理环境之下,不熟悉情况的外来救援者,在高原反应的侵袭下,非但救不了人,甚至可能成为被救的对象,成为救灾的新负担。事实上,在为数不多的记者中,就已经有人殉职,因此,北京婉拒外援,也是情有可原的,不必作太多的政治联想。(美国《世界日报》)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随着中国国力上升,发生在中国的灾害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这些灾难同时显示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有很多艰难和不易,对此世界应该给予理解,而不是挑刺,甚至挑拨。金灿荣说,如今13亿中国人心系玉树,这么多人团结一致的救援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在中国举国救灾的关键时刻,一些西方媒体添乱般的报道没有任何意义。(北京人民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