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富士康“连跳” “死亡工厂”何时了
http://www.CRNTT.com   2010-05-19 23:43:22


 
二、用工制度残酷 “狼文化”成就富士康?

1、企业生态可悲 富士康如同“绞肉机”?

  富士康是一家集电脑、通讯、消费电子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它的员工达几十万人,《华尔街日报》记者JasonDean在2009年9月参观富士康龙华科技园后,将其比喻为“紫禁城”,郭台铭就是富士康这个“王国”的“皇帝”。他为这个王国建立了严厉的军事化管理制度,也创造了巨大的企业运营效能和经济效益,更树立了强大的个人魅力与话语权威。(海南《新世纪》周刊)

  相继发生的坠楼事件,如同盘旋在富士康头上的魔咒,令该企业陷入尴尬难解的地步,也让公众对它的管理方式和劳工环境提出质疑,并称它为“血汗工厂”。然而,事实上富士康与其它加工企业相比,在工厂环境和福利待遇上,都属于正常水平。频频发生的跳楼事件,也没有让打工者望而却步,富士康依然是他们心中的上佳之选,工厂门前的应聘长龙也依然如旧。但是,富士康在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进厂之后,工友间不许讲话,不许打瞌睡,否则检讨做检查”的厂规,容易使员工变成“机器人”;与员工签订“自愿加班切结书”,忽视了员工应有的正常休息;现场管理人员的“陷阱测试”,更使员工深受“钓鱼执法”的贻害……这些缺少“人性化”的管理,正是富士康管理中的“软肋”。(陕西商都网)

  据《南方周末》报道,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之间,有一个颇为不雅的相互称谓——屌毛。它在一定意义上,正是时下很多企业务工者自轻自贱的写照。也许现代化大生产确实需要一种推到极致的管理模式,它要求将时间管理精确到秒,将不合格产品控制到零,将人工成本压缩到极限,但是,当工人真的变成庞大生产机器中的一个“智能部件”的时候,工人就可能由“人”异化成“非人”,社会活动空间的缩小和人际关系的冷漠,无不摧残着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本来脆弱的神经,与他们进入社会实现理想的初衷相比,挫折引起的失望,足以将他们推入自贱的泥淖。而选择跳楼,就是“非人化”的结果。(湖南红网)

  有观察者表示,富士康真正的问题是为了追逐利润需要越来越多的员工,但却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这些外来打工者背井离乡来到一个繁华、陌生的城市,遇到职场和生活问题很难从家人、朋友那里得到帮助。运行良好的社会就像一个森林,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而有着几十万人口的富士康却像一个单一树种的山林一样,必然生态脆弱。”(北京《瞭望》周刊)


2、人文精神缺失 内部管理过于冷漠

  最近频发的跳楼伤亡事件中,事发员工年龄绝大部分在18到23岁之间,只有一名是28岁。这些员工上岗时间绝大部分在六个月之内,有一些进厂还不到一个月。新员工刚进厂没多久就出事,暴露了富士康的之“冷”,管理制度是冷冰冰的,工作紧张得令人窒息,业余文化生活简单枯燥,员工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援助,再加上难事而又寡助无援,难免会一时想不开而寻短见,富士康在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确实有需要“检讨”的地方。(广东金羊网)

  而眼下真正需要深刻“检讨”的则是,富士康内部管理制度的冷酷与人情世故的冷漠。孙丹勇跳楼之后,曾有人注意到其他员工的冷漠反应,并将那种没有同情和悯惜的心理称之为“狼性化管理”所导致的自私和偏激。也曾有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后,直截了当地批评富士康就是“血汗工厂”。而对于今年1月以来接连发生六起坠楼伤亡事件,富士康则一直选择了沉默,直到4月9日下午,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富士康才首度直面媒体做出检讨,与其说是反应迟钝,不如说是对员工生命的冷漠。(浙江在线网)

  据富士康集团媒体办主任刘坤证实,最近的多起跳楼事件,事先均有一定的征兆。“其中某跳楼女工,因为老乡朋友调到其他园区工作,之前已在宿舍哭了两天,但其他舍友和朋友没及时把这情况反映给公司。”当一些员工有某种倾向的时候,而企业没能够及时把悲剧阻止在萌芽状态,这说明富士康集团内部的信息通报体制目前还不完善,同时,也暴露出员工之间的人情冷漠,相互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麻木不仁,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照料,这才是富士康“跳楼门”洞开的症结所在。(北京新华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