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圣元奶粉激素疑云 中国乳业难洗白?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20:24:29


 
三、奶源地扑朔迷离 “欧盟品质”混淆视听

1、圣元应对失当 未出“早熟门”又入“奶源门”

  北京市儿童医院询问处护士证实,近期带孩子来查内分泌科的大量增加,家长必须先拨打电话预约才有可能排上队。与消费者焦急不安形成鲜明对应,自媒体曝光圣元“激素门”事件以来,圣元方面强势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本报记者多次拨打圣元的客服电话,在少数几次接通的电话中,圣元客服始终坚称,引发幼儿性早熟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将其归因于奶粉。“之前的媒体报道不实,没有经过检测,怎么能断定圣元奶粉就有问题,我们已经决定起诉相关媒体。”该客服人员强调,一些引用报道不当的媒体,已向圣元“道歉”,比如腾讯。(北京《中国经济时报》)

  随着事件的继续发酵,圣元的“奶源地疑云”也渐渐浮出水面,未出“早熟门”,又入“奶源门”。本来,当媒体开始表露对圣元奶粉含激素的怀疑“信号”之时,圣元奶粉完全可以象个君子似的“坦荡荡”地出示其“国际进口”原奶品质的多国检验数据,以“证实”奶源的清白;然后联合权威检测机构对屡遭怀疑的“疑似激素圣元奶粉”进行公开的检测,通过公开发布检测结果以“实证”圣元奶粉的无辜。

  但很可惜,圣元奶粉没有进行这样的绝地反击,而是运用过往几年“屡屡奏效”的“常戚戚”经验,“发声明,搞公关,暗示奶源因素,威胁起诉肇事媒体……”,企图通过拖延时间、转嫁责任、消弭影响的手段平息事端。(河南大河网)

  圣元奶粉太小瞧这场“信任危机”了,这是一场继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最大的奶粉危机。据2008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2家含有三聚氰胺的企业名单中,圣元所送检的奶粉,有8个批次的圣元奶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其含量在22家企业之中排名第三。那场毒奶粉事件,让深陷其中的圣元奶粉有了很不光彩的“案底”,民众对圣元的信任度因圣元奶粉自身的失误大大降低。而圣元高调表示起诉媒体,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媒体与公众的反感。高调要起诉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媒体与公众的反感。(北京《新京报》)


2、进口奶源谎言 “欧盟品质”涉嫌虚假宣传

  在圣元官方网站中,其宣传语是“欧盟奶源 安全品质”,桶装奶粉的外包装上也标明“乳品原料全部来自欧盟”,而在外包装底部有一行不起眼的提示:“特殊情况下使用欧盟外的乳品原料,但仅限于美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三国。”而在纳斯达克网站查到的圣元年报中明确显示:“在截至2010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我们的优博、优聪、荷兰乳牛三个品牌用的是进口自新西兰恒天然集团的奶粉。”(《河南商报》)

  那么,圣元奶粉的奶源地到底在哪里?这些矛盾处,圣元公司该做何解释?“特殊情况”具体又指什么?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权威回答,就不能排除圣元涉嫌欺骗消费者。倘若说圣元奶粉中的激素已得到卫生部的澄清,但其虚假宣传却是证据确凿,足以像绊倒霸王一样使圣元的声誉一夜崩塌。(北京《健康时报》)


3、乳品业潜规则 进口奶源并非救命稻草

  圣元在奶源地的描述中为什么矛盾重重呢?这恐怕就和三取氰胺事件后的奶业“潜规则”有关了。

  众所周知,三聚氰胺并非来源于厂家的生产过程,而是奶农为了通过蛋白质检验的私自添加。自此之后,中国奶源的声誉一落千丈,许多国人对于国产奶粉都心有余悸。而国外奶源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则更加令人放心,哪怕付出高价也心甘情愿。遭受重创的国内企业为了自救,与国外品牌一争高下,纷纷打起了“进口奶源”的宣传旗号,而圣元则是最为卖力的一个,也因其大张旗鼓的宣传在消费者心中扎下了根,市场份额一路攀升,跻身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前三甲。(天津北方网)

  除了企业的自吹自擂,监管机构和消费者根本无法证实奶源地的宣传是否属实。只要没有出事,奶源地问题也一般不会被人们提起,企业收获了市场,消费者得到了心理的安慰,似乎皆大欢喜。然而,“早熟门”事件揭开了这个奶业“潜规则”。经过媒体的深入报道,我们发现国外的奶源并不等于安全,美国和新西兰对于牛奶中的激素就没有明确的禁止,只有欧盟才执行了严格的禁令。这或许就是圣元在宣传中标榜“乳品原料全部来自欧盟”,而在年报中披露“奶源来自于新西兰”的原因吧。

  对于国内奶业来说,“进口奶源”并不是救命稻草,也无法助其完成脱胎换骨的蜕变。重振民族奶业不能靠耍小聪明,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建立健康、共赢的奶业生态链条。(北京《健康时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