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双汇“健美猪”事件 食品安全危机又一波
http://www.CRNTT.com   2011-03-23 04:08:12


 
一、食品危机又至 健美猪撞倒双汇

1、双汇安全风波 十八道检验不查瘦肉精

  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又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用于平喘的药物。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将一定量的克仑特罗添加到饲料中,可以显着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但是使用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1997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多次发文,禁止生产和使用“瘦肉精”。(北京《华夏时报》)

  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采访发现,针对“瘦肉精”的监管链条看似完备,号称有“十八道检验”关,但实际上隐患重重。双汇集团董事长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程序确实都有,但只是就企业内部加工环节而言。而据记者调查了解,恰恰是执行国家有关检验的硬性规定不力、以“抽查”取代“普查”,才导致了有害猪畅通无阻。(江苏《扬子晚报》)

  据了解,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明确禁止在养殖业使用“瘦肉精”。2009年3月,河南省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强化“瘦肉精”监管。按照职责分工,其监管的环节依次为:养殖、屠宰、流通、药品销售以及相关案件侦破等。

  济源市畜牧局局长陈晓棉承认,尽管上述链条看似完备,但是监管仍然存在漏洞。据他介绍,针对“瘦肉精”问题,畜牧部门一般实行产地检验,以济源市为例,主要依靠畜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执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猪,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检验检疫证明,并且耳标齐全,一般不再检验。进入屠宰环节后,则主要依靠企业自检。一名猪贩告诉记者,他主要就是往济源市双汇公司贩卖生猪,去年一年月最多卖了3000多头猪,其中有一些猪是加“瘦肉精”的。他还直言不讳地说,“双汇名义上不要加精的猪,可实际上还要这种加精的猪”。“双汇”一位业务主管表示,他们厂的确在收购这种加“瘦肉精”的所谓瘦肉型猪。(天津《北方新报》)


2、撕破行业黑幕 添加瘦肉精已成潜规则

  消费者喜欢瘦多肥少的猪肉,这成为了养殖户使用瘦肉精的一个借口。兽医出身的广东农之道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显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瘦肉精问题其实是行业的公开秘密,是多年的潜规则。“在这个行业谁不知道。”他表示,饲料里面是绝对不会有瘦肉精的,国家对饲料的监管十分严格,饲料的合格率多年来一直达到99%以上,高于任何其它行业,瘦肉精一般是由养户自己往里面添加。他表示,瘦肉精最早由美国使用,美国是允许添加的,但是有量的限定,规定猪上市前要停用一周以上。但是国内的养户没有这种概念,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是仍然要加。

  “事实上添加瘦肉精会给每头猪增加50元左右的养殖成本,但是不添加就卖不出去,猪贩子不收。”欧显华指出,这其实就像面粉增白剂一样,因为消费者喜欢雪白漂亮的面粉,所以催生了面粉增白剂,消费者普遍都喜欢色泽鲜亮的瘦肉,所以也推动了瘦肉精的泛滥。(广东《信息时报》)


3、重蹈三鹿覆辙 双汇能否度过“诚信危机”

  双汇历来被视为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企业,当地媒体曾极尽溢美之词,称其“短短20多年,走完了国外大公司需要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肉类产业史上的一个传奇”。但因为卷入“瘦肉精”丑闻,这家目前处于风暴眼中的企业已于16日停产整顿。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建有年屠宰160万头冷分割生猪屠宰生产线、年产3.3万吨低温肉制品生产线、2600吨冷库等。2010年,公司产值达15.8亿元,为附近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之一。(湖南红网)

  而双汇并不是第一个被卷入食品安全丑闻的知名企业,作为前车之鉴,之前三鹿的倒掉恐怕已经足够刻骨铭心。但是双汇集团跟三鹿奶粉的遭遇也不尽相同,首先双汇集团现在被检测出问题的仅仅是下属一家分公司,而不是整个双汇集团,所以他们还有一条最后的防线,另外,双汇的火腿肠还没有闹出人命,危害不是一下子能够充分被验证,所以他们有的是时间去调整他们的产业检验环节,重树企业形象,而且他们还有时间去准备许多借口去回答消费者的任何疑问,回答不出来的话,他们还有时间去进行道歉,而不至于象三鹿奶粉那样瞬间消失。(陕西《华商晨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