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揭秘“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物流业背黑锅
http://www.CRNTT.com   2011-05-19 21:56:39


 
四、车辆雁过拔毛 公路罚款愈演愈烈

1、不超载不赚钱 “公路三乱”剪不断理还乱

  5月12日一则“调查称中国每年公路罚款达4000亿元”的新闻,着实令人大吃一惊。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是世界第一,这个“第一”却给执法部门和当地财政带来了丰厚的利益。5月12日《新京报》报导,维权大货车司机称,公路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现象严重,全国每年罚款可达4000亿元。采访得知,大货司机每天在公路上最少被罚款100元。黑龙江一运管站长酒后透露内幕称,公路罚款与政府财政四六分成,政府留4成,返回基层执法部门6成。(北京光明网)

  公司超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公路过桥费收费高、罚款多,不超载不足以赚钱。央视财经频道报导最近选择了国内现在直达运输线路最长的之一——广东、辽宁线路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运费的最少三分之一被高昂的过路过桥费吸走。 “我国治理超载只罚款,不用卸货。如果超载后卸货,不让走,自然就没有超载现象了。尽管受到了罚款,还是比不超载赚钱。罚一点就朵拉一点,越罚越超。”一位元物流企业人士近日对早报记者坦言。(天津北方网)

  超载与“不赚钱”,这让物流企业陷入了两难选择。据瞭解,2010年,中国货物运输总量75%由公路承担。“在公路运输中,油料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40%左右,过桥过路费占28%~30%,还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各种税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贺登才向早报记者分析了公路运输的成本构成,“物流尤其是公路运输,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交通部资料显示,全国1300万辆货运汽车,经营主体632万家,十几年来运费基本没有涨,反而陆续下降。”

  近年来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资料显示,2002年,物流业的毛利率在30%左右,2007年跌至10%以下,仓储毛利3%~5%,运输业毛利1%~3%。(上海《每日经济新闻》)


2、治理“以罚代管” 罚款成了地方财政“支柱产业”

  目前来看,作为一种治理超载超限的执法手段本身,几乎成了违法现象最集中的执法方式。这其中问题最集中的是养鱼执法和钓鱼执法。移动隐蔽测速罚款,超载罚款不卸货,又直接为重复处罚创造了条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究竟收费、罚款为了管理,还是管理是为了收费、罚款呢?现在看来,手段成了目的,目的成了手段。公路运输管理成为罚款的手段,罚款成为公路运输管理的目的。这样一来,最希望货车超载的,不是别人,正是某些将罚款当做牟利手段的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以权谋利,将公共利益部门化,将部门利益法制化,使得公路运输管理在现实中,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成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吉林《城市晚报》)

  很多人认为,公路上的乱罚款之所以屡禁不绝,是一些管理部门出于创收的目的。黑龙江省林甸县一位运管站站长,在酒酣耳热之后,倒是直言不讳地向记者掏了心窝子:“我这40多人吧,有19个是省运管局的编制,是省运管给钱,工资福利的啥都有,但剩下的人,就只能靠罚款了。”(《重庆日报》)

  乱罚款显然是公权力无制约。这种无制约,说到底还是利益链的问题,由于罚来的款是和当地政府按比例分成,当地政府明知是滥用职权多罚款,却是睁一只眼闭只眼,甚至充当保护伞。有的地方政府不但不拨给执法部门办案经费,而且下任务要他们去创收;有的地方政府却把罚款作为地方财政的“支柱产业”,采取多罚多奖励,执法工作人员的绩效与罚款额成正比,这显然调动了工作人员多罚款的积极性。黑龙江一运管站长酒后真言,说明了执法部门得“大头”,更能刺激他们滥用职权多罚款,且没有风险。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返回基层执法部门的“大头”,用在什么地方,是发工资、用于办公,还是用于吃喝,或者被私分?(北京光明网)


3、罚款亟待透明 政府不能再“沉默是金”

  如果我们把罚款看成一个产业链,那么这个产业链的最终承担者就是消费者。当每一个大货车司机熟悉整个公路上的法治生态以后,他就会有一个罚款预算,这笔预算最终要打到物流的成本的头上,最后是全加到消费者的头上。也就是说,虽然“乱罚款”本身从法治的角度来讲是一个违法的行为,但是最终通过一系列的程式以后,在会计账目上反映出来,变成一个物价的成本。另外,这个罚款里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很多私了的,很多没有入账的。到现在为止,这笔账究竟如何算?究竟罚了多少钱?究竟在整个物流成本里,罚款占的比例是多少?现在还是一个谜。

  我们需要一套公开的程式,我们要知道这些罚款究竟有没有利益链条在里边,究竟有没有返还?要公开罚款走向的路线图,从司机的口袋最终进入了谁的口袋里,到底看看是在哪个关节出了问题。另外,既然罚款本身对整个物流以及整个经济竞争力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了,那么最终财政预算的公开等等,是不是每年可以向人大提供的会计报表里单列一项罚款,注明每年罚了多少?收了多少?这些钱又做了什么?总之,谈了这么多年,也已经过了17年,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有很多的教训,最终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比“公开”这两个字更有力、更有价值以及更有效果了。(北京CCTV经济半小时)

  截至5月19日,央视聚焦“物流顽症”节目已经连续做了10期,直指当下物流业的要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与社会反响强烈形成鲜明对比,官方层面没有就曝光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

  如果说曝光、梳理“物流顽症”是央视履行媒体责任的体现,那么如何整治这些顽症,则显然是官方应负之责。如果只有聚焦而没有回应,只有媒体曝光而没有官方行动,那么曝光得再彻底、梳理得再清晰也是枉然。而且,从所曝光的“物流顽症”看,很多问题的根源确实在政府部门那里,只有政府部门采取行动才有望化解。

  为抑制通胀预期,官方层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些措施甚至是“超常规”的。但是,仍有很多抑制措施摆在那里,没有被采用,比如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以陈师傅走的那条二级公路为例,深圳市原本宣布今年4月底取消收费,但现在已经快到5月底了,收费依旧。再比如进城费,人为制造区域割据,阻碍物流畅通。看上去是向货车司机收取,其实最终要被计入物价,由当地消费者埋单,这个道理,政府应该明白。抑制通胀预期,不仅生产企业要顾全大局,更在于政府部门要舍得放弃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政府不能只严格要求生产企业,却不严格要求自己。当媒体聚焦涉及官方利益的路桥费、乱罚款、重复征税等问题时,官方不能“沉默是金”。(河北《燕赵晚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