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曹操墓真伪疑云 考古乱象暴露无遗
http://www.CRNTT.com   2010-01-04 23:19:41


 
三、经济利益一头独大 曹操墓成了摇钱树发古人财

1、曹操墓吸金堪比兵马俑 商业开发急功近利

  一方面是河南省文物局言之凿凿地断称已经找到曹操墓,并拿出所谓的六大铁证,另一方面则是坊间的半信半疑和学界的不同声音。曹操墓到底有没有找到,仿佛陷入了各执一词的漩涡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墓尚未最终确定之前,就有好事者忙不迭地算了一笔经济账,称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每年最低估计,会给安阳人民带来4.2个亿的收益。这个数字,还是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国外游客的份额很低的情况下。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也许不能不让相关方面动心。(北京国际在线网)

  见多了各地对于名人的钟爱与争夺,当地相关部门对于曹操墓的热情与开发容易理解,靠着曹操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万千名气,一旦“曹操墓”成为景点,那么自然会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曹操墓刚刚对外披露消息,甚至在其真实度都没有完全证实的情况下,这样急切的开发是不是有些盲目?对于墓穴的确认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旦得不到公众的认可,游客较少,巨大的花费岂不打了水漂?(上海东方网)
 

2、文物部门地方政府“打架” 旅游开发后果堪忧

  有意思的是,在曹操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公布的第一时间,便听到河南省文物部门宣布:高陵将以保护和研究为目的,“不会用于商业开发”或从事“商业活动”。同一时间,当地政府负责人也接受了媒体采访,说“配合”文物的发掘和研究外,首要的诉求,便是准备启动曹操高陵申报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序;随后是规划、建设高陵博物馆;最终,则要“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所有了解国内不少地方完全以旅游资源价值决定对待文化遗产态度的现状者,所有见过当成旅游资源而遭遇过度开发的文化遗产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负面案例者,恐怕都能听出上面两种政府声音的差异。(辽宁《时代商报》)

  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对待文物开发立场的不同,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问题只是,以保护、研究为主的文物部门,真的能在未来“景区”的建设中当家吗?如果不能,大可不必轻率表态、承诺,否则只会徒然暴露政府部门间的不能协调,而致一次次自损声名,失信于民。而一个尚在发掘阶段已急于抱回“文保”牌牌、谋划旅游景区的主事者,又如何能够保证,未来的开发不会演变成经济效益一头独大、急功近利不惜庸俗化开发的又一案例?

  连莫须有的“李白故里”、“梁祝故里”都要恶争一番,虚无缥缈的远古传说都不惜加以附会、包装,大有文化价值的曹操墓怎可能不被当作资源富矿,加以开发和利用?既然逃不过商业化命运,倒不如坐下来面对现实认真研究:在保持核心遗产原真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怎样的商业开发和活动,才配得上写过《观沧海》的那位英雄,不致让轩昂的魏武大帝和汉魏文化因了子孙的俗恶而蒙羞。(上海《新民晚报》)


3、争夺名人资源不可开交 地方发展观念短视

  安陆和江油争夺李白,河南永城与安徽亳州拉扯华佗,江苏盱眙大战安徽凤阳,交锋的“战利品”则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由于背后存在的经济利益和地方保护,这些异省对抗注定成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双方都具有大量专家助阵。还有,山西两地都称自己是尧之故乡,战火已经绵延至门口。凡此种种,使对曹魏墓葬的质疑显得并不多余。(四川《华西都市报》)

  曹操墓的发现,最让人感慨的就是当地相关部门的兴奋,又是将展开征地、修路、通水、通电等工作,同时,公检法部门积极行动起来,联手发布通告,敦促盗掘西高穴曹操墓违法犯罪嫌疑人员投案自首和上缴文物,还要建立专门的公安机关。两千年年,孔子曾经感慨,“应好德如好色,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如果换用一下孔子的话,那就是各地应该集中精力于制度改革完善和技术创新,就像各地热衷于争夺名人一般。但是不得不说,当下对于在经济发展基础和环境等的用心也如“曹操墓”般用心的并不多。

  从长远来看,要想获得持续的收益,经济发展要想有一个扎实的基础与发展,仅仅靠几个历史名人是不可能维持的,倘若总是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用于“争名”与“抢利”上,总是有些短视。(上海新民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