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背后的扭曲逻辑
http://www.CRNTT.com   2022-07-25 17:53:41


 
  事实上,找一所博士学位得到国内认证的国外大学合作,对本校教师进行学历提升,被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称为“三赢”:一是在职教师提升了学历、学位,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为晋升职称、开展学术活动扫清“学历障碍”;二是地方高校快速提高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申请硕士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更名大学创造条件;三是提高教师中有海外高校博士的比例,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的排名。然而,所谓的“三赢”均是从功利出发,这幷不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教师队伍,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对于“速成博士”,需要加强学历认证工作,多年前,我国就有地方本科院校和韩国有的大学合作,组织教师到韩国“留学”“速成博士”,引发舆论关注,随后,韩方要求高校严格管理大学学位制度,相关涉事大学也停止了有关项目。菲律宾这所大学,已被列进“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这说明其学位授予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学历学位认证机构的关注,如果不能改变“速成博士”的操作,保障博士培养质量,很可能会沦为学历不被认证的“野鸡大学”。要通过强化学历认证,遏制混文凭的所谓留学,不能给“速成博士”留下操作空间。

  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摆脱“唯学历论”。不是说不看教师的学历,而是要在学历之外,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和学术能力。客观上说,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还不是看重教师的“学历”,而是看重这背后的“学历指标”,是让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以此展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学科建设成绩,幷进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为此,是否应该考虑减少这种重视显性数量指标的行政评价,推进重视学校发展内涵、学科建设质量的专业评价。(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熊丙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