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 
中评论坛:亚太安全变化与中国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15-02-19 00:17:45


 
  大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比较消极。美国明确阻扰韩国和澳大利亚加入亚投行。韩国原来不太乐意,现在积极一些。印度态度微妙,不愿意对海上丝绸之路明确表态,担心这会冲击印度在印度洋的利益。

  南海形势至少有七方面的发展变化:第一,仁爱礁作为中菲摩擦的着力点再次引起各方关注。

  第二,菲律宾就南海争议提交国际海洋法庭,中国明确表示不应诉。仲裁案如何判决的影响不止于中菲,对未来如何解决南海问题,九段线能否成立,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案件最早可能在2015年底有初步结果。

  第三,中建南事件给予中国周边外交很多启示,有可能出现西沙群岛“再争议化”。长期以来,南海问题的焦点主要是南沙海域,西沙群岛处于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我们也不承认存在主权争议问题。经过981平台钻井之后,在越南的大肆渲染和炒作下,国际知道了西沙争议的存在。中国在南海上出现了对菲律宾和越南两线作战的问题。
 
  第四,中国在南沙岛礁的修建,标志着用科技手段改变了地缘政治面貌。长期以来,中国实际占有的南沙岛礁数量少、面积小,处于不利地位;通过科技手段,岛礁面积得到了增加,改变了地缘政治局势。在南沙布置多少军队,是否划定南海防空识别区,可能是2015年南海的一大看点。

   第五,菲律宾在半月礁非法抓捕并审判中国渔民。

   第六,三个国家对南海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倡议,有美国的“冻结三原则”、菲律宾的三步走和中国的双规思路。

   第七,《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进展。主要的谈判在10月28日展开,但各方没有任何报道。只有东盟峰会上李克强宣布有早期收获,但内容究竟是什么还不得而知。我个人判断应该有所突破,但是否因为会引起国内的反弹不宣布,有待观察。但如果没有让步,东盟不会沉默。

  上述事件表明,南海对峙的激烈度在提升,呈现出三个特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