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习近平对“修昔底德陷阱”及“国强必霸”的批判
http://www.CRNTT.com   2018-07-03 13:01:25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认为,日前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台湾旅行法”如最终获得参议院通过和总统签署生效,将产生重大影响,不仅会使台海局势更为紧张,也意味着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础不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旅行法”背后不仅显示出面对大陆崛起美国集体心理产生的变化,也反映了近年来民进党做美国方面工作的成效。他指出,特朗普可能将“台湾旅行法”作为与中国做买卖的工具,而美台不顾大陆方面释出的明确政治信号,在交往上有恃无恐,这是一个危险的态势。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夏立平认为,若“台湾旅行法”最终得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这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违反一个中国政策,让中美台关系重回1995年李登辉访美时的情况,甚至更加严重。对此,中国大陆肯定会作出严厉反应,将《反分裂国家法》付诸实行。是否签署生效“台湾旅行法”,非常清晰且明显地考验特朗普,有无打算将台湾作为制约中国的主要抓手。

  上海社会科学院台研中心秘书长、研究员王海良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旅行法”是一个大退步,完全不符合现在区域与全球的需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举动,将给中美关系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因为这一做法直接挑战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美关系在更大范围内制造了危机。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广教授说,自19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的大方向是稳定的,但小的矛盾冲突一直存在。美国保守势力一直想利用台湾问题给中美制造麻烦,此次众议院通过《台湾旅行法》是美国保守势力再次挑动中美关系神经的冲撞行为;而一直以来台湾方面拉拢、收买美国国会议员,请这些议员推动提升美台关系,台湾当局下了很大功夫,也有一定效果。

  北京专家刘匡宇分析指出:倘若“台湾旅行法案”形成法律,则有可能彻底颠覆1979年台美“断交”以来的相关限制,更是对中美建交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重大背弃,是严重越过一中红线的政治突袭。考虑到美国同期正在通过《2018国防授权法》、“台湾安全法案”等“亲台”法案,酝酿美台军事层面的全面交流、互访以及联合演训,又相互给予免签和快速通关待遇,这意味着“断交、废约、撤军”的三原则被粗暴撕毁,美台关系将全面突破“民间关系”,迅速上升到“凖官方关系”,并向“外交关系”乃至“凖同盟关系”发展。而在中共十九大已经明确坚持一中原则,强调反对和遏制“台独”的“六个任何”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会严重冲击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驱动这一进程的少数美台“野心家”们自认为精凖掌握了美台关系的节奏,自认可以规避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弹,却忽视了他们并非台海局势的主导者。②

  甚至美台海专家任雪丽(Shelley Rigger)在受访时也表示,美国会其实在“戏弄”台湾,但该法案过不过关都对台湾不好。美国知名台海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对中评社表示,《台湾旅行法》是美国国会为督促行政当局解除美台交往层级自我限制发出更大声音,具体如何实施要交由行政部门根据美国的利益和美台关系的需要来决定。她认为,若以让台湾顶级官员访问华府的方式来解读这个法律,对台湾及其安全会有负面影响;要想清楚台湾领导人访问华府能取得什么。

  上海学者信强认为:在中美战略博弈和对抗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台湾作为多年来美国亚太棋盘上的一枚重要棋子,其未来的战略选择和政策走向势必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奉行“台独”理念的民进党在正式上台执政后依然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已然出现重大波折。面对大陆的压力,民进党当局必然会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安全和军事领域寻求美国的支持和“保护”。而为了防范和围堵中国大陆,美国也不可能弃“台湾牌”而不用,未来美台安全关系的升级势所必然,以下几点尤其需要予以密切关注。首先是对台军售问题。其次,加强美台安全与军事“软件合作”。第三,推动日台安全关系升级,构建美日台三边“凖军事同盟”架构。在中日关系紧张不断的情况下,未来日本肯定会积极介入台湾问题,日台关系的升温也将不可避免。而美国也会鼓励日本在安全、军事、科技、经济等各方面加强对台湾的渗透和扶持,抵消大陆对台湾的“磁吸效应”,进而打造美日台三边“凖军事同盟”体系。③

  事实再次说明,习近平关于中美关系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论述才是正道,才是确保中美关系发展及两岸关系和平的正确思路。利用美台关系来人为地挖掘“修昔底德陷阱”,最后受到损害的,当然是美国自己,以及更加难堪的台湾。

  六、不可以不关注的“弃台论”

  在美台关系的演变中,发自美国智库学者内部的“弃台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1998年3月8日,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著名国际关系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支持中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统一中国。这一主张后来也被称为“奈主张”(Nye Proposal)。1999年10月25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Henry Alfred Kissinger)曾在日本《读卖新闻》发表一篇名为“防止对峙的方法”的文章,阐述美国不应阻止两岸统一,而应该施压于台湾使其承认为中国一部分,否则长远有可能导致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中美对抗的重演。2011年,基辛格重申这一观点。

  2006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Naval War College)教授、五角大楼顾问托马斯·巴奈特(Thomas P.M. Barnett)在其出版著作《行动蓝图:一个值得创造的未来》(Blueprint for Action: A Future Worth Creating)中指出:在美国接受教育的中国第五代、第六代领导人即将在2010年到2015年掌权,对美国来说是个战略机遇。美国如因为台湾领导人想从大陆永久分割出去,就放弃这个战略机遇,将是巨大的错误。现在以放弃台湾为筹码同中国结成战略军事同盟非常划算。机不可失,如果美国现在不看准时机敲定这笔交易,以后肯定会后悔不已。他认为现在是美国放弃台湾,同中国结成军事战略同盟的最好时机。

  至此,美国的“弃台论”正式形成。

  2009年,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欧文斯(Bill Owens)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说,美对台军售已无必要。他认为“美国必须开始把中国当朋友看待”。文中明白表示30年前订定的《与台湾关系法》对美国的伤害大于好处;而军售台湾也非美国的最佳利益。2010年1月,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季礼(Bruce Gilley)教授在《外交事务》季刊撰文提出台湾问题的“芬兰化”主张。提出美国应抓住历史机遇,不再为台湾的安全提供保障,避免因此与中国大陆为台湾问题产生兵戎相见的风险。2010年,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史文也发表文章,主张美国放弃对台“六项口头保证”,以避免美国现行台海政策可能引发的灾难。2011年3月,美国《外交事务》期刊中,乔治·华盛顿大学格拉瑟(又译格拉泽,Charles Glaser)教授发文呼吁美国应重估“协防台湾”的承诺,放弃台湾防务可能是让美国与大陆维持和平、避免恶性武力竞争的办法。“基于这些风险,美国应当考虑从它对台湾的承诺中后撤,这样就能消除美中之间最明显和争议性最大的冲突点,为两国今后几十年更好的关系铺平道路。”

  至此,美国的“弃台论”在内涵与作用方面得到了深入的论述。

  2011年11月10日,美国主流媒体又出现“放弃台湾”的言论,学者保罗·坎恩(Paul V. Kane)在《纽约时报》发表《拯救我们的经济,抛弃台湾》(To Save Our Economy, Ditch Taiwan)一文,呼吁奥巴马和中国展开协商,以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与援助、提前终止“协防台湾”至2015年的公报,换取“一笔勾销”目前所持美国公债,如此一来,才能挽救美国经济,甚至确保奥巴马的连任之路。作者更引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Mike Mullen)2010年所说:“对国家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国债。”认为奥巴马应该弄清楚“今天美国的就业及财富远比军事能力更为重要”。

  据中评社消息,在美国学界,“弃台论”一直存在。最近的是著名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长文《跟台湾说再见》。米尔斯海默相信,中国继续崛起的后果,是台湾终究要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最终只好告别台湾。

  特朗普当选在台湾引发“弃台论”抬头之忧,2016年11月17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格拉泽(Charles Glaser)对中评社再提美中“大妥协”的建议,指这是在美中战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形下,以让步和合作应对中国崛起之道。格拉泽因提出美中应当通过在台湾等问题上实现“大妥协”(grand bargain)而成为“弃台论”的代表学者之一。

  至此,美国的“弃台论”已经成为长期存在的学术观点乃至美国学界的外交战略主张。

  上海专家黄宗昊分析说:所谓“弃台”,指的是美国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表达,在台海冲突中,不再以军事的方式保障台湾的安全。对于特朗普而言,由于原先政治门外汉的背景,以及出身自商业大亨的身份,让他相较于一般常规的政客,更少受到以往政治常识与政治信念的束缚,也更有可能促成重大的战略调整,包括在特定条件下,不再以军事手段保障台湾的安全(“弃台”)。另方面,“商人重利轻别离”,相较于道义的考量,是否“弃台”的决定往往是利害的计算扮演了最核心的角色;只要条件得宜,特朗普的结论已呼之欲出了。在计算利害的过程中,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很大,一个是美国国内情势,另一个则是中国如何应对。④

  一开始要区别清楚的,就是“弃台”是否损及美国的核心利益。如果损及核心利益,即便付出重大代价也要坚持、周旋;如果不属于核心利益,同时维持的代价又太高,就很有可能放弃。美国国内虽然有《台湾关系法》来规范美台关系,但在实际行动上,美国主要是以出售防卫性武器的方式增进台湾的安全,并未承诺美国有出兵台海的义务。而在军事上保护台湾是否符合美国的核心利益,则长期以来在美国国内都存在争议。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此争议在近年来还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包括攻势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的理论大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内的许多美国的理论与政策专家,对出兵台海都有异议。

  黄宗昊指出:相较于日本、韩国、甚至菲律宾,从以往到现今,即使在面临紧张的国际局势之下,美国内部都没有传出过“弃日”、“弃韩”、乃至“弃菲”等主张,但“弃台论”却不断在美国学术圈与政策圈发酵。由此可见,动用武力保护台湾是否符合美国核心利益,始终存在高度争议。

  在这里还是要强调的是,美国智库学者正在探讨的“弃台论”尚属小众的、非主流的讨论范畴,还不可能影响美方的对台政策,更不可能影响美台关系的质变。但是,展望今后的习近平的“两个一百年”战略安排,如果中国整体实力大幅提升,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完全具备,而且意志更加坚决,一旦实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后方案,美国不可能不知难而退,“弃台论”变为官方政策,也是合理的。

  “弃台论”的影子,将在美台关系中越来越庞大,不仅甩不掉,还有可能笼罩之。

  注释:

  ①《美台关系变化趋势及其前景》,《中国评论》月刊,2017年10月号,总第238期,作者:郭震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②《新一波“亲台”法案来势汹汹美国会再次挑战一中红线》,华夏经纬网,2018-01-12,作者:刘匡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③《中美亚太博弈与台海局势前瞻》,《中国评论》2016年8月号,总第224期,作者:信强,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④《美台关系展望:特朗普是否可能“弃台”?》,《中国评论》月刊,2017年9月号,总第237期,作者:黄宗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5月号,总第245期;本文原载于《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一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