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工业进行了“时代点名”。掷地有声的话语之中,饱含自信与豪情,激荡光荣与梦想,将人们的情感辐辏于中国工业一个又一个的“代表作”之中,让国家发展和人民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
中国网发表时事评论员谢伟锋文章表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有着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的奋斗,这个屹立于东方的国家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七十载弹指一挥间。从1949到2019,行进中的中国将迎来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而要从这段时光轴上撷取一个观察口,来管窥这个国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工业绝对是尚佳的选择。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创造了波澜壮阔、世界瞩目的工业奇迹。从1949年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奔流而出,到2019年全球首条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全线轨道铺通,“物证”的隔空相望之中,见证着中国工业翻过一山又一山,踏平坎坷成大道。看荣誉:手机、计算机、彩电、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装备类产品产量位列全球第一。看数据: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51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70.6倍。这些成就只是中国工业的一面,要真正读懂这个国家的工业篇章,更需要抽丝剥茧、用心领会,方能知晓它的深刻内涵。
砥砺前行,坚如磐石的信心凝聚于此。70年前,恐怕没多少人会相信满目疮痍的新中国能在工业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即便是在40年前,世人也对中国工业化之路报以怀疑目光。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记者在重庆炼钢厂发现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以至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如今,中国钢铁产量在全球的占比,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发展到目前占据世界钢产量的半壁江山,航母甲板用钢、第三代汽车钢等一批高端钢铁产品更是打破国外垄断。
文章指出,“当惊世界殊”的背后,是我们的执政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工业奇迹。蕴藏于人民之中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创造改天换地的成就,这正是中国工业拥有坚如磐石的信心之根本所在。
精益求精,技术创新的匠心展现于此。工业强国的体系里,一定有着“大”与“小”的辩证逻辑。经过70年的爬坡迈坎、滚石上山,中国工业已能制造出“上九天揽月”的航天器、“下五洋捉鳖”的潜水器。大国重器频频亮相让人振奋之余,却也曾有微观世界里的叹息——曾经,小小的圆珠笔芯受制于人,就此发出了“中国制造业之问”。从小处做大文章,这正是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匠心所在。
从无到有,从零到万,在没有任何技术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经历一次次的尝试和创新,中国企业最终突破了这毫厘之间的世界性难题。事实证明,工业强国道路上没有“扶上马送一程”的师徒之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只能成于自身的实干。小小笔头自主生产化迈出的这一小步,已然是中国工业前行的一大步。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恒心彰显于此。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气质。70年的风雨兼程,中国工业从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文章称,如今,用科学发展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是横亘在中国工业面前的时代命题。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以及印度的“印度制造”计划等一批国家级规划相继浮出水面,面对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顶层设计以“中国制造2025”来加入全球工业竞争。“2025”的未来邀约,彰显出中国工业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嬗变决心。时代赋予工业以重任,工业也将赋予时代以荣光。正在风起云涌的工业变革大潮中,中国力量必将踏浪而行、迎风飞扬。
70年,中国工业以成长作答时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和所有可能面临的挑战一样,中国工业的新征程上,仍然有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但只要始终激发信心、抱有匠心、坚守恒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风浪、成就不了的事业。
文章最后说,历史昭示着我们,工业力量必然是一个国家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最关键要素。过去70年,中国工业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许多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未来道路上,中国工业定将初心不改、使命不忘,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世界工业强国的更高峰。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