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为了保留更多少数民族的歌
http://www.CRNTT.com   2021-03-21 16:32:20


2007年7月,张天彤(右)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听国家级乌春非遗传承人图木热讲唱乌春。(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3月2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张开臂膀拥民艺,天南地北访录聚。彤心采获非遗果,美丽三少多赞誉……达斡尔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离不开达斡尔族同胞的齐心努力,更离不开像张天彤教授这样不是达斡尔族却胜似达斡尔族的汉族朋友。她是我们达斡尔族的‘心上人’”。观看完“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一位叫“孤思客”的达斡尔族文学爱好者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这次展演汇聚了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说唱、器乐和舞蹈。看到本民族的艺术在中国音乐学院展演,“孤思客”欣喜不已。

  2019年4月,由张天彤(前排中)策划主持的“来自草原和森林的文化记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展演”在中国音乐学院隆重举办,演出结束后与她的学生们合影

  与达斡尔族民歌结缘

  张天彤是谁?“孤思客”为什么把张天彤视作达斡尔族的“心上人”?《心上人》本是一首达斡尔族家喻户晓的情歌。

  这话还得从16年前说起。

  2005年8月,中国音乐学院教师张天彤应邀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参加了一次围绕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民间文艺展开的研讨会。当地少数民族民间歌手的演唱,令张天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她与当地民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会议结束后,张天彤和同事途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一直往大兴安岭方向延伸,进行考察。在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鲜卑人生活过的地方,同行的著名音乐理论家赵宋光对张天彤说:“目前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音乐理论研究是个空白,应该给予更多关注。这或许能成为你学术的生长点。”

  赵宋光的话点醒了张天彤。她说:“当我阅读了达斡尔族历史,特别是读到200多年前,达斡尔族官兵携家属1000余人从东北老家出发,戍边新疆伊犁的这段历史,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震撼,同时也深受感动。我看到了那种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由此想到,一个民族,无论人口多与少,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都是独特的。我眼看着老人们一个一个地走了,他们的离世就意味着带走了一座博物馆。我们音乐研究者该做些什么?抢救性记录民族音乐时不我待啊!”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