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着眼发展趋势:决胜未来产业
http://www.CRNTT.com   2021-05-04 08:47:47


 
  这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接续力量的需要。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涌现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竞争优势强、配套环境好、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等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显着成效。展望“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在部分产业体量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和支柱产业之后,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产业,从而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积极抢占全球未来产业前沿主阵地的需要。历史经验证明,占领科技创新前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是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布局下一个10年乃至20年、30年可能迸发的未来产业。欧盟发布了《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计划提高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及其系统、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和网络安全六大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美国发布《关于加强美国未来产业领导地位的建议》等政策报告,提出成立未来产业研究所,意图确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等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些也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方向。

  系统谋划统筹发展未来产业

  文章认为,未来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和重大技术变革创新方向,最具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是引领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是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和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应加快前瞻部署,在前沿技术孵化、多元化投入、早期市场培育和产业生态营造等多层面构建新的政策支持体系,从不确定性中寻找和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以洞察先机、迎接变革、主导未来,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突破“需求引导新技术”的局限,开启“技术催生新需求”的双向通道,推动未来产业成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量。

  推动颠覆性技术加快突破。一方面,加强技术预见,前瞻研判未来产业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依据技术和产业成熟度明确政府和市场在推动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方面的分工。另一方面,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面向国家战略需要,探索建立独特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建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

  构建多元投入机制。探索设立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研究基金和研发计划,建设未来产业“加速器”,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未来产业相关领域。研究出台针对未来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敢投、愿投的良好氛围。发挥国有资本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双创平台和孵化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前沿领域的创新试错提供场景、数据和资金等支持。

  促进应用场景创新与迭代示范。紧密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现实基础,聚焦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依托科技和产业发展基础,布局建设一批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实施未来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强化应用场景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沿技术转化提供早期市场并加快产业化应用迭代。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完善未来产业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率先培育形成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发展。可考虑举办全球未来论坛,设立未来研究大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未来技术研究氛围。加大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完善高校培养计划,缩短学科目录修订周期,建立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特殊紧缺需求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高校针对未来产业增设以细分领域为研究方向的院系或专业。健全完善适应技术更迭和产业变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响应机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