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袁隆平的理论遗产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10:08:48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独创的农业科技成果,由袁隆平研究成功。

  “师傅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到超级稻,一生就研究杂交水稻,针对我国水稻生产的情况、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彭既明说。1990年代初,袁隆平三次申请中科院院士,没有当选。“一些人对他存在误解,认为他只是个中专教师,基础理论水平比较低,其实他是理论和实践都很成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科研成果、增产技术转化为了农民的丰收成果。他创立了杂交水稻学。”

  在彭既明眼里,袁隆平很少受外界声音所影响,他坦然面对落选,“科学院主要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科学家,重视高质量的论文,而工程院则重视应用研究,更注重技术创新以及由技术创新产生的成果与转化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1995年5月,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在基层磨练16年的彭既明,通过国家首批公开考评,获得了赴泰国农业大学的公派留学机会,1999年学成回国。“我找到了袁院士,向他介绍了我的工作背景与留学的研究方向,问他需不需要我这样的人,他说,你来。”彭既明说。

  就这样,彭既明来到了位于长沙芙蓉区马坡岭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跟随袁院士一起攀登“中国超级稻育种”这座“高峰”。

  为了选育出更好的品种,这么多年,彭既明去了11个国家。2012年,彭既明培育了一个将水稻从稻瘟病的“魔爪”中解救出来的新品种,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Y两优143。该品种成为我国第二个在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等三大稻区全部通过审定的品种,可在辽阔的南方稻区种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