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莫让“流量”追求伤害公序良俗
http://www.CRNTT.com   2021-06-17 16:07:13


  中评社北京6月17日电/网评:莫让“流量”追求伤害公序良俗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郝冬梅

  有个叫老齐的作者,写了10年诗歌和散文,还是没有什么名气。没有人找他约稿,没有人找他签字,甚至市里开个笔会、研讨会之类,也没有人通知他参加。为此他很苦恼。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提醒他,应该找一个全国有名的评论家给你搞一篇评论。此后,一位评论家给他撰写了一篇题为《无耻而糜烂的写作——评老齐的作品》的文章,老齐终于出名了,“越骂越出名”成为一种现象。(6月17日《宁波日报》)

  起初,老齐看到这篇“谩骂自己的文章”十分气愤:让你写文章夸我几句,结果你却把我骂的“狗血喷头”。可是,没过几天,老齐就“乐享成果”了。由于这篇谩骂自己的文章,老齐终于出名了,而且是“越骂越出名”,读者多了,约稿的多了,稿费价格也上去了。

  “越骂越出名”已经成为一种畸变的文化,畸变的追求。前几天,在我们当地的几个某“短视频号”上,看到几个这样的“短视频号”场景:一个“短视频号”是一位农村妇女开设的,她每天的内容都是一个风格,就是说些“违反常理”“违反良俗”的话,每次说那么一两句;一个“短视频号”是一位超市管理员开设的,她的风格是“文明地骂人”。刷到这两个“短视频号”的时候,我是嗤之以鼻的,认为这样的内容是不可能长久的,也会被人们丢进垃圾筐里的。可是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天时间,这两个“短视频号”就成为了我们当地的网红。

  原因其实很简单,在这两个“短视频号”上留言的内容都是“骂她们的”,结果是“越骂越出名”,在广大网友的谩骂声中,内容低劣的“短视频号”就“一夜走红”了,甚至有小餐饮店找她们代言广告。

  在这个流量时代,一些人为了出名,为了流量,而丢失了底线。这些内容低劣的账号原本应该是“无人搭理”的。而遗憾的是,“黑红”也是“红”,在谩骂声中,被骂的人成就了 “流量”,获得了“利益”。一个追崇“越骂越出名”的文化氛围是可怕的。如果任由“低劣的文化”大行其道,势必会影响正能量的传播;而且,逐利是人的本性,当发现被骂的越多,就越能带来好处的时候,人们的价值观难免会跑偏。这对一个社会的文化、文明发展都是不利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