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香港潮州商会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时
http://www.CRNTT.com   2021-08-20 20:39:25


《潮涌香江——香港潮州商会百年纪事》,8月21日晚21:40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
△1921年旅港潮州八邑商会在西营盘的金陵酒家举行成立大会。
△二十世纪初三角码头复原图。
百年前,一个团结在港潮商的社团组织应运而生。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凤凰卫视消息,翻开港商名录,奠定香港经济基础的一批批工商硕彦,许多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潮商。潮商与徽商、晋商合称为中国的三大商帮,如今其商业版图早已遍及世界各地。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潮汕人

  以塑胶业起家、被誉为“塑胶花大王”的亚洲巨富李嘉诚;香港四大成衣制造商之一、被封为“制衣大王”的林百欣;人称“钟表大王”的生产商庄静庵;“橡胶大王”陈伟南;“牛仔裤大王”马介璋……细究这批名商巨贾的背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潮汕人,也都归属于同一个组织——香港潮州商会。

  因潮汕人极为看重内部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传统特性,百年前,一个团结在港潮商的社团组织应运而生。

  这个现今代表香港一百多万潮州人的工商组织,1921年成立时定名为“旅港潮州八邑商会”。清朝时期,潮州八邑指的是:潮安、潮阳、揭阳、普宁、澄海、饶平、丰顺、惠来。

  1946年,随着来港潮汕人增多,会名删去“八邑”二字,打破地域的局限性,令商会更具全面性和代表性。

  1956年,商会再度更名,将“旅港”改为“香港”,说明潮商已逐渐改变旅居心态,把香港从他乡变成了家园。

  从社团的名字也可以大致了解到香港潮州商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

  潮商力量:从香港上环到全球各地

  初来香港的潮汕人,大多定居在上环和西营盘一带,围绕着三角码头谋生聚居。码头搬运苦力、潮州小食伙夫、人力车夫,许多最苦最累的工种都以潮州人居多。

  三角码头曾是香港重要的货物进出港口。来自中国内地南北各省物产,以至东南亚地区的药材、海味等杂货以码头附近的文咸东、西街作为转销枢纽。

  这个产业因货源贯通南北而得名「南北行」,是二战前香港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潮汕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上世纪七十年代,三角码头因填海工程被拆除。潮州会馆1971年落成启用,就坐落在三角码头附近的海味街德辅道西。

  二战后,潮商也在香港工业化转型浪潮中,依旧勇立潮头。在香港四大轻工业,塑料业、纺织制衣业、钟表业、电子业,潮商皆能报出响当当的名号。

  七十年代末,香港经济再次转型。潮商在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持服务这四大支柱产业中,也敢为人先。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港籍潮商再次发扬拓荒者精神,北上内地发展。

  在一波波经济变革历程中,香港潮州商会始终担当着潮商的探路先锋,协助潮籍乡彦开拓商业网络。潮商的商业成就也描绘了香港经济发展的底色。

  以商养会,以善立名

  香港潮州商会在百年风云变化之中,秉承“敦睦乡谊,促进工商,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兴学育才,扶贫”的宗旨,依然初心未泯。

  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工商组织,也成为连接内地、香港和全球潮商的重要据点。在香港潮州商会各届会长的推动下,一个一个团结国际和各界潮人的社团相继诞生,当中包括国际潮团总会、国际潮青联合会、香港潮属社团总会等。

  在《潮涌香江——香港潮州商会百年纪事》的纪录片中,有期颐老者、耄耋长辈娓娓道来,讲述大历史时代下的从商经历;也有风华正茂的潮商后人,为我们讲述传承潮汕文化的故乡情结。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