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英文当局贸易政策的抉择及其政治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21-10-04 00:18:49


 
  (一)引导民意发生转变

  在台湾政坛,民意的动态变化是影响政党生存的关键因素,因此获取选民的支持是政策制定的考量,也是应对选举的必要准备。虽然蔡英文当局“抗中保台”被认为是无效的,但是在2020年的选举中仍推动了选民危机意识和投票热情的提升,在蔡当局的持续推动下,贸易政策也成为引导民意的工具。阿尔蒙德(1987)指出:学习的理论强调,在促成某种态度的再现时,连续性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如果个人就某个政治对象获得了一组前后连贯的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又涉及他们自己的活动时,他们就可能对该政治对象形成一套坚定不移的信念⑩。蔡英文经济“脱中”政策是配合政治“抗中”、文化“去中”的连续性行为,旨在保证选民接收信息的连贯性,以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形塑“去中国化”的舆论氛围。因此蔡当局制定贸易政策虽然效果不佳,但是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且仍不断以实际的行动强化选民的认知,提醒选民应避免“经济被锁在中国(大陆)”,摆脱“遇到中国(大陆)就跪着走”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将其作为误导选民的工具。

  (二)动摇国民党的根基

  在蓝绿竞争格局的影响下,尽可能让竞争对手与自己不可比较,是获得执政优势的关键,也直接决定了政党的生存空间,是获取政治权力的途径。国民党在台湾执政经验丰富、党产多、基层实力相对雄厚且被认为擅长于发展经济,相比于民进党而言具有天然的优势。延续国民党时期的贸易政策,不仅无法体现民进党的存在感,还有可能因为旧政策效用的持续发挥导致民众对于国民党印象的提升,坚持与贯彻都不能体现出蔡英文的执政成绩。因此,蔡英文长期以来将国民党视为“眼中钉”,不愿意沿用国民党时期的贸易政策,但其本身又不具有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因此可以选择的是牢牢把握住政权,对国民党的贸易政策进行否定、抹黑与质疑。特定群体成员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不同群体之间的横向利益矛盾,而政治权力则是处理这种矛盾的必要凭藉⑪。就蔡英文而言,获得政治权力的前提,是削弱国民党的实力,长期将国民党置于民进党的制约之下。因此蔡英文对于国民党进行高强度的打压,一方面部分中断国民党的经贸政策,另一方面调整、抹黑与批评国民党的决策,旨在削弱国民党的根基,动摇选民对于国民党的认知,获得相对优势。

  (三)凸显民进党的“战略价值”

  由于民进党至今没有放弃“台独”立场,且民进党政治精英在潜意识里常将拉拢美日等境外强权势力作为抗拒两岸未来走向统一的重要筹码,因此蔡英文没有放弃对于国际市场的争夺,以此来凸显民进党的战略价值。一方面,以靠近美日来获得与大陆对抗的筹码。亲近美日、疏远大陆一直是绿营政治人物心目中普遍存在的逻辑⑫,尽管民进党已经二次执政,但其“台独”本质幷没有改变,与大陆之间在统独议题、意识形态等领域也仍存在分歧。蔡当局主动配合主要大国制衡中国的战略,在经贸层面加大与美日等主要国家的合作,更多是基于政治立场的考量。另一方面,以参与国际经贸组织和区域合作来亮相于国际场合,混淆视听,则主要服从于民进党“去中国化”与“台独”的倾向,凸显民进党的战略价值。蔡英文将经贸政策的调整作为应对民共互信的缺失和双方合作的停滞的筹码,不仅仅是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更凸显了政治意图的提升。因此,虽然蔡英文对外经贸政策效果不佳,但却从来没有放弃以经贸手段在国际社会混淆视听,以此来形成对于选民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蔡当局贸易政策抉择对岛内政治的影响

  蔡当局的贸易政策是围绕其政治立场进行的,由于缺乏合理性的论证,不仅有可能激化了岛内民众不满情绪的攀升,还将对岛内政党竞争格局形成冲击,使两岸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在政策引导与现实贸易环境严重失调的情况下,如果蔡英文不重新思考政策的得失,未来将必然要以更大的政治代价来弥补当前的过失。

  (一)引起更大的民意反弹

  当前大陆仍为台湾的主要贸易伙伴,蔡当局单方面调整贸易政策,不顾两岸关系发展的大格局,不仅增加了两岸贸易成本,且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民意反弹。一方面,不顾现实条件设置两岸经贸交流的障碍,将有可能波及服务于两岸交流的从业者,导致基层民众的不满。另一方面,“新南向”与亲美日等贸易政策效果有限,造成了台湾民众心理落差的增大,对于蔡英文的信任感降低。除此之外,持续性的政策失误,导致台湾民众对于贸易政策的态度经历了由观望转向谨慎再到愤怒的过程,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对于经贸领域的不满情绪将有可能逐渐政治化,形成持续性的变革声量,幷对民进党的政策作出反应。2018年“九合一”选举被看作是民意的反弹,2020年蔡当局开放莱猪同样引起了民众不满情绪的攀升,“议员”王浩宇被罢免,反莱猪公投联署短时间也冲到了较高票数,充分说明了民生和经济发展依旧是广大民众最在意的议题。如果蔡当局不顾现实条件继续推动政策的执行,将有可能引起更进一步的民意反弹。

  (二)恶化岛内政党竞争氛围

  蔡当局贸易政策的制定是以政治利益为导向的,其中包含有对于国民党政策的全面否定,将有可能造成国民党的不满,进而影响岛内政党竞争的良性循环,形成了“选举利益压倒一切”的竞争氛围,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晕轮效应”。受到反国民党等意识形态的影响,蔡英文制定贸易政策过程中充满着非理性因素,有可能会造成抹黑、造谣、猜忌与“结盟”等情绪的提升,推动朝野恶性竞争的升级。一方面,国民党基于在野党的身份,不会放弃对民进党的反击,不仅有可能导致政党间政治沟通与协商机制的恶化,也有可能加剧蓝绿之间的对抗,导致政党斗争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蔡当局以政治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做法造成了不良执政风气的提升,也有可能影响岛内政治秩序的运行,导致岛内政党执政过程不理性因素的增加。除此之外,政党应对选举的重心也有可能渐渐偏离经济、民生等领域,陷入了“以政治利益审视一切”的选举怪局,而政党竞争本身带来的政策升级、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功能则有可能遭到破坏。

  (三)激化两岸结构性矛盾

  在中美竞争以及逆全球化思潮崛起的大背景之下,蔡当局不顾两岸间的整体利益,将政治算计与投机思想贯彻于贸易政策的执行过程,有可能将海峡两岸的结构性矛盾摆上了明面,导致两岸冲突与矛盾的升级。一方面,蔡当局持续向美日等国示好,不断强调对美关系的进展,意图以美国对台湾“支持”来增强政策声量,虽然助长了自身对抗大陆的情绪,但也有可能造成两岸交流的中断、停滞或放缓,最终有可能进一步增加蔡当局的治理负担。另外一方面,经济“去中”与政治“反中”、“仇中”的进一步联动,不仅有可能造成民共互信基础的缺失,导致两岸对抗的加剧,更有可能恶化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当“台独梦”对抗上中国梦,蔡当局不仅无法面对大陆官方“反独”的政策,且难以应对大陆民间对于“台独”的厌恶情绪,两岸交流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整体而言,虽然大陆继续坚持两岸融合的立场和目标,持续推进对台经贸合作的有效运行,但是蔡当局不理性政策的推进,也有可能造成两岸互动过程中的内部损耗,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结语

  作为一个擅长选举的政党,民进党经贸政策的制定充满着政治利益的考量。但是经过五年的实践,蔡当局的贸易政策被证明偏离了时代的运行潮流,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且导致了两岸关系发展停滞、政党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蔡英文连任以来,经济问题与民生问题依然考验着蔡当局的执政过程,如何有效地应对成为影响下次选举的关键。近年来,大陆推进两岸融合政策正处于有效运行的过程中,双方仍有改善关系的可为空间,如果蔡当局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进贸易政策的改革,将可以进一步缓解岛内经济政治运行的矛盾。相反,如果继续沉迷于意识形态斗争或以政治利益审视一切,以当选与否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将政党竞争、政治利益、政治文化倾向等内容置于广大民众的福祉之上,不顾现实环境的制约,或逆时代潮流而行,不仅将失去政党竞争的优势地位,而且也不能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更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

  注释:

  ①熊俊莉.2016年台湾地区经济回顾与展望[J].现代台湾研究,2017(01):18-26.

  ②陈星,李娇.2016年台湾政局回顾[J].现代台湾研究,2017(01):7-13.

  ③李家泉.再谈台湾政坛中的某些“文革”现象[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Z1):83-85.

  ④蔡英文:第十五任地区领导人与副领导人就职专辑,2020年5月20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586,最后检索日期:2020年12月30日。

  ⑤台湾地区领导人幕僚机构网站:“台湾将再起”经济学人杂志专刊《The World in 2017》刊登蔡英文专文,2016年11月26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0913,最后检索日期:2020年12月2日。

  ⑥台湾地区领导人幕僚机构网站:蔡英文接受日本《读卖新闻》专访,2016年10月7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0765,最后检索日期:2020年12月25日。

  ⑦台湾地区领导人幕僚机构网站:蔡英文出席“台湾关系法四十周年暨台湾旅行法一周年”纪念餐会,2019年3月30日,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4229,最后检索日期:2020年12月26日。

  ⑧张文生.2019年两岸关系综述[J].现代台湾研究,2020(01):1-9.

  ⑨蔡英文脸书专页:2019年11月05日,https://www.facebook.com/tsaiingwen/photos/a.390960786064/10156199034621065/?type=3&theater,最后查询日期:2020年10月09日。

  ⑩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着.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林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2-93.

  ⑪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02.

  ⑫陈先才.民进党重返执政与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分析[J].台湾研究,2016(02):34-43.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9月号,总第285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