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稳中求进:从改革思路到工作总基调
http://www.CRNTT.com   2021-10-03 06:51:24


 
  理解丰富内涵

  文章分析,自从近年来党中央把“稳中求进”进一步提升为工作总基调后,其内涵、功能、意义等已同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稳中求进”改革思路有了重大变化和扩展,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升功能和意义。上世纪80年代,“稳中求进”主要是作为一种改革思路提出来的,而近年来,“稳中求进”则是明确为工作总基调,不但层次级别提到抓总的高度,而且覆盖面囊括全部经济工作。过去提出“稳中求进”,是针对当时经济过热、物价不稳定使经济改革难以推进的情况提出的,需要先想办法把经济稳定下来,使市场化改革能继续“进”,通过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经济增长。而作为工作总基调的“稳中求进”,则要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包括改革、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搞活微观主体、改善宏观调控等都要坚持稳中求进。正如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第二,深化“稳”的内涵。上世纪80年代稳定经济的着力点是稳定物价、治理通货膨胀。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宏观调控得当,物价总水平一直保持基本稳定,因此“稳中求进”中“稳”的着力点已逐渐转向稳就业、稳市场主体。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打头的是稳就业。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提出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其中打头的还是稳就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其中“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也是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首位,保市场主体主要也是保就业。与此同时,中国多年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些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都在1000万人以上,还有一些失业人员需要就业,一些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所以中央要求把就业优先放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把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到位,把扩大有效需求的举措落实到位,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落实到位,着力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发挥新产业新业态促进拓展新就业岗位的作用,带动更多就业。

  第三,升华“进”的内容。首先,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谓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现在,我们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次,在改革方面的“进”,则是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再次,要更加重视民生改善,把做大的“蛋糕”分好,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也存在收入差距较大的现象。党中央多次强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坚持循序渐进,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