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东北全面振兴
http://www.CRNTT.com   2021-11-11 08:50:5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重振国有企业雄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其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说明,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要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针对东北振兴,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郑东华建议,一是深入推进央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二是加强校企共建STEM学科,以便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优秀企业家;三是用好用尽企业家资源;四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五是创建更好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吉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李寅权表示,吉林省国有经济当中央企占的比重非常大,决定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汽、长客、吉化等企业都是央企,地方国有企业普遍来讲结构不优、规模偏小、效益不好。所以在下一步发展当中,一定要按照吉林发展的主战略去加强国有经济的布局和调整完善,东北振兴当中的吉林振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国企改革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陈文玲表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进现代化、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陈文玲认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国有企业必须瞄准国际标准提高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其次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再次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创造新优势,在大国竞争博弈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此外,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郑新立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有一系列重大突破,当前深化国企改革还应该很好地对照“决定”中的相关部署。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抓紧进行,要全面不折不扣加以落实。特别是以下四点需要科学有效推进:一是对国有资产监管要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二是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首席教授程恩富认为,当前,应着眼于科技自立自强,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尽快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以高科技为基础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管资本为主的原则,由国企自主决策是否实行混改;应把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与国资有机结合起来。

  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建议,竞争性行业应积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行业可以采取放宽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或深化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着力点应当体现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上。一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上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二是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发挥战略推动作用。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政、刘丰硕(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