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弃剧《女心理师》 心理题材剧炫技不如写实
http://www.CRNTT.com   2021-12-09 09:33:37


 

  为了凸显主人公心理师的作用,贺顿一出场就强行立“专业人设”展开自杀干预,挑战了很多人对心理师的认知,称得上是整部作品最大的败笔,再加上一些“炫酷”的特效手法,“男主会飞、女主有天赋异禀的‘顺风耳’”,这些削弱作品真实感的人物设计最后都沦为槽点。

  剧中还有一个展现导演功力的长镜头,勾勒出存在心理隐忧的人物群像,费力不小,却没能引发观众普遍共鸣。可以理解主创试图通过调动各种手段,把缺乏戏剧感的心理咨询故事表达得丰富一些,但结果适得其反,心理师成了神探,心理剧成了探案剧,作品因为失焦而显得悬浮,导致大量网友追剧“两集弃”,《女心理师》的差评皆集中于此,而挺过故事开篇的观众大都给出了不低的评价,这就是《女心理师》口碑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女心理师》的题材选择和播出都可谓正当其时。心理学作为一个并不主流的学科,在这两年因为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女心理师》中很多案例都有现实依据,可以引导观众审视性格中的缺陷或者内心深处存在的问题,看过之后相当多网友都有恍然大悟的感受,并展开自我反思。从这个角度看,《女心理师》打开了心理治愈这个长期被忽视的剧集题材,无论口碑高低,作品播出掀起的热度已经意味着成功,它让人看到了当代人渴望读懂人心、了解自我、获得疗愈的巨大需求。

  心理剧也许会成为剧集市场的新赛道,它主打温暖治愈,题材属性既敏感又细腻,从表现手法上来说,真情实感的表达要优于影像叙事上的炫技和人物塑造上的强行起范儿。对于《女心理师》来说,如果不把心理师拍得那么神,不把心理博弈过程拍得那么迅捷高能,而是用更写实的态度、更平实的表达踏踏实实讲故事,可能会触动观众更多的共鸣。

  如果说《女心理师》是一部心理题材入门级作品,那么希望它能在剧集市场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