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融数字化转型积厚成势
http://www.CRNTT.com   2022-04-06 08:38:46


  中评社北京4月6日电/金融数字化转型正在从多点突破走向深入发展。观察陆续披露的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有三个变化值得关注:一是银行愈发渴求科技人员,科技员工占比显着提升;二是银行普遍将数字化转型视为发展的“总抓手”,强化统筹领导;三是数字化转型已初显成效,相关资金投入有望进一步增加。

  但需注意,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是“画饼”“讲故事”,不可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而要切实惠民、利企。多位业内人士提醒,金融机构要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体验。

  此外,金融数字化转型还要负责任、有温度。“要保障安全和隐私,有序推动数据共享。”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健全金融科技伦理规范体系,多方参与、协同共治。

  科技人员占比显着提升

  当前,“抢招科技人才”已被多家商业银行视为重点工作,“科技强行”已成为不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

  记者梳理2022年银行春季招聘发现,信息科技类岗位的人才需求大幅提升。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将招聘1300余名科技人员,并推出“科技菁英计划”,意在为产品研发、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领域储备科技人才。

  哪类科技人才受青睐?“金融+IT”复合型人才。民生银行在“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计划”中提出了“利用技术和数据手段创新研发金融产品”的诉求;交通银行的业务分析师岗位则明确提出,有较好的计算机专业基础、具备计算机和金融等复合型专业背景者优先。

  在此推动下,银行人员结构也悄然生变,科技人员占比显着提升。截至2021年12月末,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人员数量达15121人,占集团人数的4.03%;招商银行研发人员达10043人,较上年末增长13.07%。交通银行招录的金融科技专业背景人才在全员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2%升至2021年的55%。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与金融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以上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贡献金融力量。

  “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的全流程,要把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的全链条,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

  重在惠民利企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是“画饼”“讲故事”,不可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而要切实惠民、利企。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数字化转型要坚持三个维度。一是有助于扩展服务的广度,触达此前无法服务的客户,例如小微企业中的“小微”;二是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压缩业务中间环节;三是有助于降低成本,通过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来降低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

  如何拓展服务广度、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难下沉问题?“为了让普惠金融真正扎下去,我们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成果,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出了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说,通过“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希望能够实现数字乡村治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