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网评: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22-04-06 14:36:44


 

  “由于网络投票和考核评比挂钩,基层党员干部自然不敢怠慢。”在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张紧跟看来,泛滥的网络投票促发一系列“拉票”乱象:一是“人情拉票”,滥用亲友、同事、同学等关系拉票,不少人碍于情面不得不投票;二是“金钱拉票”,参评人员或亲友用电子“红包”开道,亲情、友情加利益诱导很难让人拒绝;更有甚者找职业投票网店、团队“刷票”。

  在这样的方式下,投票结果的“水分”越来越大,甚至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最具安全感乡镇评选投票中,某乡镇户籍人口仅2万多人却投出7万多票;另外两个乡镇的户籍人口和票数也相差甚远。“你说这个票数是怎么出来的,是不是刚满月的婴儿也投出自己的一票?票数上去了,就能证明一个地方真的非常安全吗?”当地基层干部表示质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指出,网络投票弊大于利,很容易沦为人脉、金钱或者权力的比拼,“在一些专业投票中,相当一部分外行并不具备真正的鉴别能力,最终结果也不能体现被评者的真实水平。”另外,不良投票行为滋生出“刷票公司”,使本应公平公正的评选变了味道,助长了社会浮躁、攀比之风。

  “看似方便的网络投票活动给基层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形式主义之重。”张紧跟认为,一波波网络投票任务袭来,让基层减负陷入“越减越重”的恶性循环。

  线上“收到”代替实际做到,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危害不容小觑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稍不留神就会反弹回潮。在强有力的高压态势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但值得警惕的是,类似网络投票式新变种新花样依然时有发生。

  强制要求下载APP、关注公众号,把下载量、粉丝数当成依据进行排名通报;检查工作变成检查“留痕”照片,把照片规格和数量当成评判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单位公众号发布内容阅读量不高,就要求干部职工点赞评论转发,并截图发到单位群……这些花样层出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给基层干部带来极大困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