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向何处发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4-13 09:05:15


 
  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为抓手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文章认为,宏观调控目标多元化和工具多样化,凸显了加强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面对经济波动,就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各种政策频频出台,各个部门一起来,各类工具一起上,也可能会导致调控效果不佳,影响经济平稳运行。因此,加强宏观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应当成为当前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关键环节。

  完善宏观政策协调机制,既要搞清楚什么样的政策工具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实现哪一类的政策目标,也要明确各类政策工具的分工,还要完善各类政策之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机制。如此,才能发挥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效能,实现政策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我们对各种政策工具的特性和功能已有初步认识,在施策过程中也已有了相对明确的分工。但还要看到,政策之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仍存在短板和不足。补齐这些短板,形成协同效应,是当前中国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需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制度化建设,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从而使宏观调控的决策、施策与评估过程能够超越部门局限,协调各方利益,统筹各项目标,形成调控合力。

  第二,以中长期发展规划引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发展规划是战略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主要手段,发展规划起到的是引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长期取向、拓宽政策视野、稳定政策预期的作用。应强化发展规划的宏观思维,优化项目审批职能,充分发挥其对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信贷资源配置的综合协调作用。

  第三,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调控全社会的货币资金流动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两者之间存在诸多重要差别:财政政策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既影响总量又影响结构;货币政策通过影响经济主体的资金可得性和资金成本来间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主要影响总量。上述功能差异表明,财政和货币两大政策手段需要更加紧密地合作,更好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形成“1+1>2”的政策合力,以应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

  第四,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国家发展规划的宏观引导,也离不开财政资金和金融资源的支持。无论是产业发展、生态环保,还是区域协调、扩大消费,都要通过具体项目来推进,而项目往往是与预算安排、信贷支持直接挂钩的。反过来,其他政策工具也会影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比如,产业政策直接牵涉到财政政策的预算安排与税收优惠,环保政策的变化也往往会影响信贷投向和货币政策立场。因此,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样会影响宏观经济治理的效果。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各类调控政策出台前和执行中的协同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