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让北京冬奥遗产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4-13 14:14:26


 

  北京冬奥会场馆在赛后向社会开放,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冰雪运动需求,是冬奥遗产助力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径。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将陆续对公众开放,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撑。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说,位于“冰立方”南广场地下空间的群众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壶运动的冰上运动中心将面向社会营业,满足冰雪爱好者的运动需求,场馆预计未来每年可接待冰上运动爱好者超10万人次,并将成为向青少年推广冰上运动的重要载体。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带动中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规划。“各项支持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不会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而停止,而是会越来越好。”

  描绘区域发展新画卷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不仅在于赛事的成功,更在于通过申办、筹办,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用好冬奥遗产,关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了建设者及家属开放日。目前,这一历时5年建成的冬奥场馆正在筹备开业,计划在“五一”前向公众开放。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场馆,“冰丝带”创造了诸多“第一”——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索网结构体育场馆;冬奥历史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应用;冬奥会赛时13次刷新奥运纪录和世界纪录,创造平原冰场新突破……

  北京冬奥会期间,节能减排、充满智慧的冬奥场馆,展现了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诸多先进技术和“黑科技”在赛场内外的应用,展现了中国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