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08:47:40


 

  运用科技考古,提升发掘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考古,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建议:

  完善推行科技考古的制度保障。国家相关部门要组织研究机构制定田野考古中全面应用科技考古的工作手册,在考古项目检查验收中要加强对科技考古进展的督导和考核比重。及时调整完善相关管理办法,保证考古装备设施提升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在经费预算和实际拨付上向科技考古倾斜。

  突出科技考古的学科规范。强调规范是引导科技考古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应完善和执行科技考古各个领域的操作规范,在统一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究。设计好一个考虑全面、归类科学、用途广泛的数据库,将全部资料分门别类地输入进去,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比较研究、集成创新搭建一个平台。

  加强中国科技考古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学术交流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强化国际合作研究,吸引国际上的一流学者关注中国的科技考古研究,同时把中国科技考古的成果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强化科技考古人才的培养。要全面、系统地对全国考古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科技考古的思路、方法和实践案例,既要强调科技考古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独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更要始终突出考古学的研究目的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本质属性,提升科技考古的教学质量,推出科技考古精品课程。培训和引导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人员掌握某项甚至多项科技考古技能,塑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

  考古发掘是研究中华民族历史、展示中华文明瑰宝的工作。考古发掘成果可以延伸历史轴线、活化历史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对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脉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地域广大,边疆地区的文物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物例证。做好边疆地区考古发掘与阐释,对深刻认识各民族互鉴互学的历史,强化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推动民族团结,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建议:

  配合“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制定实施边疆地区重要考古规划和实施办法,围绕史前文明、中国文化基因以及边疆与周边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考古发掘和阐释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十四五”期间,划地区、分阶段、有目的展开边疆考古发掘和阐释,让人们对边疆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加强考古成果转化与传播。建立遗址博物馆或遗址公园,满足群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望。教育和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