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海洋卫星二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22-05-17 09:55:02


 

   2018年9月7日,第三颗海洋水色卫星——海洋一号C星升空,拉开了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业务卫星的序幕。“随着海洋一号A、B星的退役,海洋一号C星承担起我国海洋水色观测的使命,在海冰、赤潮、溢油、森林火灾、围填海监测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海洋一号系列卫星研制专家表示。

   2020年6月11日,海洋一号D星又发射升空,开启了我国加快推动海洋卫星领域探索创新的新征程。自此,海洋一号D星与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实现双星上、下午组网观测,大大提高了对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测能力。

   2011年8月16日,我国迎来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海洋二号的成功发射。次年3月2日,卫星正式交付用户。“卫星在轨运行后,广泛获取全球海面风场、海洋动力场等多种重要海洋动力参数,直接服务于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调查与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海洋二号系列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表示。

  此外,海洋二号卫星还与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配合,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

  “织就”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2018年10月25日,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的首发星——海洋二号B星一飞冲天。该卫星可以持续监测海面风场、海浪、海流、海面温度、海上风暴和潮汐,形成连续、稳定的海洋环境监测与数据获取能力,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预报、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9月21日,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的第二颗卫星——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具备测量全球海洋表面风矢量和海面高度,船舶自动识别以及信息的接收、存储,转发海上浮标测量信息等能力,入轨后与海洋二号B星组网,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洋观测的范围、效率和精度。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