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谁将主导“去汽车化”进程
http://www.CRNTT.com   2022-07-12 06:40:12


  中评社北京7月12日电/“不造车的华为又出新车了”,这个颇有些“病句梗”意味的话题是这周汽车界最热,没有之一。且不论华为和小康股份打造的这款新车是否“潮爆”,“含华为量”已成为衡量汽车智能化的刻度之一。

  业界还有一个共识就是,如今除了整车制造外,华为不仅掌控了车辆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灵魂”环节,以及电动车最核心的三电系统,更有着供应链、科技生态、销售渠道、高速迭代等一系列巨大优势,于是呼吁华为下场造车的喧嚣再起。

  事实上,如今汽车业“去汽车化”的趋势已然明了,任何一个品牌在这个产业转轨时代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代BBA,关键还是要看创新能力。

  在燃油车时代,国外品牌早已在核心技术领域积累深厚,构建起了很高的竞争壁垒。然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没有了专利壁垒、专利封锁,汽车业的创新也就没有了边界,可以向各个维度探索创新。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无异于一个百年良机,而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如今已然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26.6%,较2021年5月11.6%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1.8%。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了从上游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到中游的电池,下游的整车以及储能装置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的完整布局,并随着上游零部件国产化和产业集群优势显现,我国已占全球新能源车总产量的约60%,也成功实现“出海”,2021年出口了近50万辆电动汽车,且出口的同款车型相对内销的毛利率更高。可以说,在新能源车领域,我国逐渐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有利的竞争地位。

  然而,仅仅看到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这个趋势仍然稍显短视。业界资深专家罗清启认为,汽车本身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变化,汽车进化的根本路径不是从机械产品到机电产品再到机电信息一体化产品,未来汽车的首要特征是信息化特征,汽车的本质就是一个信息化产品,这是定义汽车的一个颠倒式的维度。未来汽车产业化运动的重点是“改造现实”的产业运动而不是改造车体的技术运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完成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进程之后,作为信息化产品的未来汽车,必然将经历现有汽车形态的“去汽车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仅掌握汽车“躯壳”而非“灵魂”,不足以形成产业主导地位。而如果没有获得主导权或主导权没有上升的话,那我们的产业仅仅是这次变革的跑龙套者。因此,在即将到来的下一步变革中,同样需要引领者,而拥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被寄予厚望,引邻中国汽车产业在一个全新的维度空间里崛起。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