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与结构升级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08:26:23


  中评社北京7月21日电/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的主拉动力。2012年至2021年(除2020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文章表示,今年3月下旬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消费面临严峻挑战,消费贡献率下降,消费预期转弱。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不能不关注消费;稳增长,不能不稳消费。面对复杂的困难局面,既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更需要拉动消费;既需要以政策“刺激”消费,更需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预期

  文章提出,一、稳定消费预期

  消费预期转弱是当前消费领域与宏观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客观来看,中国14亿人的消费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以中国在全球的人口与消费占比为例,2020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规模占全球比重为12.27%,同年中国人口占全球比重为18.17%,消费占比低于人口占比近6个百分点。如果中国消费占比能接近或者达到与人口占比相适应的水平,那将带来可观的新增消费空间。

  以稳消费预期改善投资预期。2021年中国民间固定投资增速为7%;今年上半年,民间固定投资(累计)增速下降到3.5%。从现实看,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的重要前提是稳消费预期、稳市场预期。

  以稳消费预期放大消费政策效果。以消费券为例,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支付宝发放的数字消费券杠杆率为8倍,线下消费券的杠杆率一般为2至3倍。今年各地均加大了消费券发放力度,充分发挥这些政策的效果,关键在于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

  二、推动结构性政策调整

  一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疫情防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关键是要提升防控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二是优化稳消费的相关政策。例如,要提升消费券政策的精准度,加大消费券的人群定向设计;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工具,推动线上线下联动消费等。

  三是加大公共消费支出。加大公共消费力度有助于改善消费预期。要调整政府消费支出结构,将政府公共支出更多向公共消费倾斜,提高公共消费率。

  三、稳市场主体是关键

  首先,稳市场主体要有实招。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消费。改善消费预期,关键是稳市场主体和稳就业,形成消费预期改善的突破口。要将对企纾困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形成实招,避免政策空转。例如:将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财税支持政策继续延长执行期并进一步扩大减免范围。针对消费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个体户再出台专项税费减免政策。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提升财税政策惠及小微企业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其次,重点是稳中小企业。大力扶持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中小型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容量;要支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个体经营发展;要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再次,完善灵活就业的制度保障。中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要保障其就业稳定性、收入稳定性及合法权益,需要明确受雇型灵活就业、自雇型就业和平台型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法律地位;明确新业态用工的劳动关系;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和缴费方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