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浚通源头活水,滋养文化创新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13:25:08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是重点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极为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工作,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接续奋斗,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2名。与文保事业近似,人才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关键因素,亦是制约因素,近年来同样面对总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全适应发展要求、评价激励机制有待提升等问题。基于此,《规划》提出拟建设3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个国家级非遗馆和一批专题非遗馆,加强培养非遗人才队伍,属于适时又务实的举措。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力,有望进一步推动“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是最新任务。《规划》提出整合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等重要文化资源,强化文物和非遗真实完整保护传承。这是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大工程。“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的提法,立意十分高远。简言之,“中国”是国家文化公园的鲜明底色;“文化”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内在灵魂;“公园”是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定位。国家文化公园的构建,无疑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旅游发展的三重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是从“国家”“文化”“公园”三个词语意义脉络中进行的叙事建构。正因为“十四五”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开局期,《规划》特意对五大沿线公园的实施重点、重点建设示范区及管理格局作了具体部署,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的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间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恰如《规划》中强调的工作原则所言:须“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溯悠久传统之源头活水,守其正脉,融于时代,中华文明一定会汲汲骎骎,日新月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