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孜孜探寻生物大分子奥秘
http://www.CRNTT.com   2022-09-27 16:01:26


  中评社北京9月27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一袭布衣,一头银发,办公室里,施蕴渝利落地点击鼠标,一张张蛋白质三维结构图跃入眼帘:“生物大分子的世界充满未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千万不能轻言放弃。”施蕴渝说。

  父亲的言传身教、求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让科研报国的种子生根发芽

  施蕴渝一直有个科研梦!无论是幼年倚在父亲身边,听他描绘物理世界的缤纷多彩,还是漫漫求学路上,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前沿,科研报国的念头始终萦绕在她脑海……

  施蕴渝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儿时颠沛流离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个人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父亲施士元是受居里夫人指导的物理学博士。毕业后,时年25岁的施士元回国任教,成为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和核物理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施蕴渝看来,科研报国的精神在父亲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言传身教,也激发了施蕴渝投身科研的热情。

  怀揣着对自然科学的喜爱,1960年,施蕴渝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生物物理学是一门新学科,教育体系尚未成熟。“时任中科大生物物理系主任的贝时璋院士认为,课程设置要‘四不像’,让学生打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基础。”施蕴渝说,正是扎实的基础课程学习,为自己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室里,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等学者给大家上课的那段日子,让她记忆犹新……施蕴渝说:“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浓浓的爱国情怀,何其有幸!”礼堂中,大伙儿紧紧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中国运动员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场景,她至今难以忘怀:“年轻时大家那种奋发向上的状态一直激励着我,也让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毕业后,施蕴渝先是被分配到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1970年,她回到中科大任教,没过多久,随校从北京南迁至安徽合肥。

  施蕴渝承担起搬迁南下仪器设备的任务。她和同事一道,将装满设备的箱子一件件从教学楼搬至北京的车站,到达合肥后又把箱子一件件从车站搬至教学楼……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