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华盛顿的霸权又碰了钉子
http://www.CRNTT.com   2022-10-17 14:22:41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据国际在线评论,围绕着“欧佩克+”决定自11月起将原油日均产量下调200万桶一事,美国国内这几天炸开了锅。原本,拜登政府希望中东主要产油国增产以遏制油价、帮助美国控制通胀,结果事与愿违。《国会山报》评价称,“欧佩克+”的决定在外交政策方面给了拜登一击。阿联酋政治学者阿卜杜拉指出,“华盛顿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出现了一个新的海湾,我们不再听命于华盛顿了”。

  “欧佩克+”为何决定减产?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原因在于近期国际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的收入减少、利润降低。它们担心油价进一步下跌,因此选择缩量保价的策略。另一方面,受地缘政治博弈影响,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未来石油需求可能会走低。简单来说,油价是沙特、阿联酋等“欧佩克+”国家的命根子,它们做出减产决定是基于自身经济利益。

  但是这一决定让美国很恼火。几个月来,美政府官员一直在国内外积极活动,试图平抑飙升的能源价格,在中期选举前控制住高通胀。然而,“欧佩克+”减产决定很可能让他们之前的努力打水漂,也给民主党的选情带来麻烦。

  更重要的,这对美国政府外交来说是一次狠狠打脸。今年7月,拜登出访沙特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美国寻求更低的油价以降低通胀。据CNN报导,在“欧佩克+”开会的前几天,美国政府负责能源、经济和外交政策的高官还在努力游说相关国家投票反对减产,但以失败告终。

  不管美国怎么软硬兼施,海湾国家都没给美国这个面子。不难看出,它们不愿再听命于美国,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十分坚定。

  以沙特为例。它与美国的关系从过去“石油换安全”的坚定盟友到如今貌合神离,根本原因在于逐渐认清了美国自私自利的真面目。2019年,当沙特石油设施遇袭时,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称:“这是对沙特的袭击,不是对美国的袭击。”拜登政府上台后在中东大搞人权外交,加大了沙特等中东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