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建设面向美丽中国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http://www.CRNTT.com   2022-12-04 08:47:57


面向美丽中国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多方协同共治。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肯定了新时代10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进入新时代新征程,面向美丽中国的这个目标,报告提出“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中国的环境治理体系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初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日渐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引发了当下关于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更加全面的思考和研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渐旺盛,从需求侧来讲,当前中国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需求十分迫切。

  一、面向美丽中国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理论内涵

  羊城晚报发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宏伟文章表示,从理论内涵来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形成一整套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但是,放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来思考,就必须和当下我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联系起来。从美丽中国建设来讲,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对于环境的诉求日益旺盛。从推进现代化进程来看,结合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的五个重要特征,我们需要把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诉求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求都作为中国当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因为美丽中国对应的目标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通过永续发展的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这是在理论方面的创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一思想的确立使得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在方法上、路径上、观念上都有了根本遵循。相关责任主体如何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党委领导是关键,政府、企业、公众是支撑,如果没有政府、企业和社会这三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党委领导就不能真正地发挥关键性作用。党委领导就会局限在理论思考层面,不能真正地落在实践,落在执行的主体上,不能形成合力。美丽中国建设就不可能顺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二、中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文章介绍,党的十八大之前,环境治理体系存在明显不足和短板。主要是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畅通、政策制度不协同。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环境治理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在不断地丰富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5年上半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35条中12条是阐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下半年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论述生态文明这部分的题目就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特别强调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前这个制度的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完成。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修订时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色发展都纳入了其中。此前,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引入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明确了生态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完善了政府对环境监督管理的责任,设立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门的一章,加大了违法排污责任。对环境污染入刑在刑法上面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因此这部法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十八大以来,我们制定了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等7部法律,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17部法律,其中长江保护法是首部全国性流域的环境法律。黄河保护法日前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我们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