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打造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
http://www.CRNTT.com   2022-12-27 08:23:43


  中评社北京12月27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为破解老龄化困局做出的现实选择。展望“十四五”未来的关键三年,分步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是箭在弦上,这将使老年劳动力供给逐渐增加。考虑到当前中国就业市场仍然面临需求、供给和不确定因素的交织影响,应积极打造老年友好型就业环境,推动就业市场平稳承接供给增加的老年劳动力。

  工人日报发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陈建伟文章表示,老年劳动力供给增加与青年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有明显不同。首先,老年劳动力更加偏好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不十分紧张或繁重的工作,以及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更具灵活性的工作。其次,老年劳动力的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团队意识更强、非认知技能(如社交能力)更强,更加适应需要密切协调和沟通的职业类型。此外,老年劳动力的流动性相对较低,有利于稳定用人单位的雇佣结构。总之,老年劳动力在就业市场有着自身特有的比较优势,也存在由于年龄和健康等因素带来的劣势。

  文章介绍,当前,中国就业市场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影响老年劳动力需求的特征趋势。

  首先,青年失业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可能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和抑制效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17.1%,比上月有所下降。尽管青年失业率不太可能一直保持高位,但是青年劳动力与老年劳动力相比有更长的持续工作年限,更受雇主青睐。也就是说,如果就业市场因经济景气原因出现了较高的青年失业率,老年劳动力的再就业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老年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潜力与其工资薪酬之间的正相关性弱化,影响企业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关于年龄-工资联动变化规律的研究显示,个人工资与员工年龄(工龄)保持正相关,因为存在“干中学”的人力资本和工作经验积累。这意味着,企业雇佣老年劳动力可能面临相对较高的薪酬成本。而企业预测未来老年劳动力的生产率增长潜力缺乏,很有可能会减少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

  此外,老年劳动力适应技术进步环境的能力相对弱于青年劳动力,而当前就业市场的增量需求很大程度上由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驱动,老年劳动力可能难以适应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就业机会。在技术进步的环境里,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节奏也更快,这要求劳动者持续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然而,个人生命周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一般来说,青年学习效率较高,学习精力也较为旺盛。因此,技术进步创造的技术型工作岗位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偏低。

  综上分析,日渐增加的老年劳动力资源,并不是完美匹配了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外需收缩、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转移和不确定性冲击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因素。叠加未来几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规模仍将持续较高,预期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就业市场仍然面临着需求不足的压力和结构性就业矛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