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数字化为建设文化强国蓄势赋能
http://www.CRNTT.com   2023-02-02 08:47:24


  中评社北京2月2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是自2000年10月中央首次在国家“十五”规划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以来的第四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规划。

  学习解读政策文件有个重要方法,就是通过区分“存量话语”和“增量话语”来瞭解新的精神。《“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在总体上延续了以往规划的“存量话语”外,最为显着的“增量话语”就是呼应近10年文化数字化的转型浪潮,极大地加强了有关文化科技融合方面的论述,特别是与数字化有关的内容。经统计,相较于上一个五年规划,本次规划词频密度的依次顺序是,第一“文化”,第二“创新”,第三“网络”,这三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往下看就不一样了,“数字”和“数字化”在之前只出现了5次,在本期却出现了27次;如果将“网络”和“互联网”这两个与“数字化”逻辑上一致的词也加进来,就达到60次,超过了“创新”,成为仅次于“文化”的事实上的“第一主题词”。

  结论显示,新规划的“增量话语”是围绕“数字技术”展开的,均与数字化有关。学习解读该规划应该重点领会这些新的精神。

  关于数字化的论述主要分布在“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以及“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这3个小节中。笔者认为,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数字化大潮中,最为紧迫的任务是要“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而打造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也就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文化工程专项的意义所在。

  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

  为什么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如此重要?如何通过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以打造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是文化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现代文化领域是一个从供给端到消费端的“全栈式”“全链条”“智能化”的“数字文化生态”环境。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互联网就是建立在“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之上的。祗有这个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才能有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什么是“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

  一言以蔽之: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可能数字化和网络化,便于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入,欣赏、学习和再创造。

  这里,特别需要关注欧盟的一些做法。1997年,欧盟出台了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个文件,在全面分析“数字化”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一条政策建议就是“文化遗产数字化”。2005年,欧盟开始建设“欧洲数字图书馆”工程,到2018年,已经形成了链接26种语言38个国家(不限于欧盟)、有3800个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加入的超级网络体系,初步实现了将欧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战略目标。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分别在不同的公共文化机构开展了数字化建设,可以说启动并不晚。但是迄今为止没有统一计划,没有统一标准、资源分散不链接等问题仍然突出。尤其近年来平台公司迅猛发展,数字内容消费者大批转向“自创内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大大落后,可以为大众提供用于内容创作的优质数字化资源短缺的现象日益凸显,某种程度上成为优质网络产品缺乏的重要原因。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