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满一年
http://www.CRNTT.com   2023-03-03 08:30:44


 
  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在服务实体经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银行理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2万亿元,其中投向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19.7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时增长43.9%。“2022年,我们先后发布了多项意见通知,引导市场机构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从资金流向看,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过27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2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5万亿元。“我们强化对重点领域的支持,投资绿色资产超4800亿元,制造业投资余额保持千亿元规模。”工银理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组织特色业务,通过场内股票质押、股权投资等方式,精准服务先进制造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为配合“保供稳链”工作,工银理财还加大了对能源、农产品、物流等行业主体的资金支持力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双碳”目标、助力乡村振兴等,银行理财市场还发行了多款主题产品。2022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发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主题产品110只,合计募集资金超700亿元;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131只,募集资金约50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末,ESG主题产品存续规模达1304亿元,较当年初增长35.55%。

  银行理财市场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从产品类型看,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占比最高且占比有所上升。《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6.1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高达94.50%,较2021年同期增加2.16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1.41万亿元,占比5.10%,较2021年同期减少2.28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9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与以上变化相对应,投资者风险偏好也有所下降,个人投资者仍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截至2022年12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个,较年初增长18.96%。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01%,机构投资者占比仅为0.99%。“这主要得益于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不断降低、产品日益丰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认为,但也要看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截至2022年12月末,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高,达35.44%;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型)、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有所减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