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庸图书馆转拆为安 迎活化考验
http://www.CRNTT.com   2023-04-25 10:46:05


左图:已故金庸先生昔日与嘉兴学院学生亲切交谈,并深情寄语。右图:金庸图书馆是内地唯一以“金庸”命名的图书馆。图为当年图书馆正门。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在内地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发文“恳请相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引发社会极大关注后,23日下午,图书馆所在城市浙江嘉兴官方立即作出回应,表示绝不会“一拆了之”,具体保护利用方案正在优化论证之中。同时强调,如果有更好的方案能够弘扬金庸先生的武侠文化,将在充分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予以吸收采纳。将金庸图书馆留下来、还要用得好,这是留给嘉兴市的一道考题。有专业人士表示,赞成将“金庸图书馆”随嘉兴学院搬迁,而图书馆原址可改建成为金庸纪念馆,幷融入区块规划,更好地成为嘉兴文化地标。\大公报记者 王莉

  在23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朱斌表示,在城市有机更新过程当中,建设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坚持在建设过程中延续城市的特色风貌,幷保持城市记忆,切实推进城市更新引领嘉兴城市高质量发展。

  曾亲自参与杭州德寿宫遗址保护,同时又是嘉兴老乡的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华雨农对于金庸图书馆的活化利用有着他的看法。他表示:“尽管这个建筑的历史幷不是很长,但嘉兴作为金庸先生的家乡,而且他也亲自到访过这里,相信最初选址之类的议题他肯定也有参与,所以从尊重他个人初衷的角度来考虑,这一建筑尽可能不要随便拆迁或搬迁。”

  华雨农坦言,现在很多地方都面临着城市发展与文脉保护难以平衡的问题,最终导致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对此他认为,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需要当地政府通盘考虑,对城市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有大的格局,长远的眼光。要充分认识到,一座城市“文化力”的提升是需要积累的,“文化力”的提升也必然能带来经济、人才等多方面的效应。

  保护利用 以“文脉”引“人脉”

  “比如杭州南宋皇城遗址、德寿宫遗址等保护活化都是很好的案例。从表面来看确实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但从城市整理利益去考虑,城市的文化效应、‘文化力’是不可估量的。”华雨农表示。事实也证明,“文脉”活化利用得好自然会引来“人脉”兴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比如,杭州一些历史遗迹被保护活化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天从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为杭州旅游带来了“人气”和“财气”。<nextpage>

  深掘资源 城市文化添底蕴

  嘉兴民间慈善人士张浦(化名)是一名十足的金庸迷,同时自己也曾捐赠过希望小学。他从慈善捐赠的初衷出发,认为金庸先生捐建图书馆的目的是为反哺家乡教育,所以更赞成将冠名的“金庸图书馆”随嘉兴学院搬迁,而图书馆原址可改建成为金庸纪念馆,幷融入区块规划,更好地成为嘉兴文化地标。

  “这既遵从了金庸先生对嘉兴教育事业关心支持的初心,又体现了嘉兴名人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发展。”张浦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和城乡的发展,许多捐赠建筑都面临着搬迁拆的问题,自己曾经捐赠的一所希望小学就遇到过撤幷的问题。“当时离捐赠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但当地政府还是联系到我来征求意见,幷详细说明了拆除哪些建筑,保留下来的建筑也清楚设定了使用原则等。”因此他认为,不论原址拆或不拆,首先不能违背金庸先生的捐赠初心。如果能够同时活化利用好原址,传承金庸武侠小说文脉,对于金庸迷来说是一大幸事,对于嘉兴城市发展来说也是更添底蕴。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