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追踪调查
http://www.CRNTT.com   2023-05-06 11:30:47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在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中,乡镇企业曾经盛极一时。作为国内制造业领军板块,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苏南工业前身可溯源到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工业,曾因其蔓延生根、生命力顽强,被费孝通先生称为“草根工业”。

  记者近期发现,经历40多年变迁,当年的“草根工业”正逐渐向中高端制造业跨越,正直面引才难、传承难、供地难三大坎。

  “引才难”怎么破?

  “招工难”是近年来多地制造业面临的难题。对于传承至今的苏南“草根工业”而言,隐藏在“招工难”背后的是“引才难”。记者在苏南一个“工业村”走访时,看到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一栋“人才楼”,如今墙角灰旧,已改作他用。行走在苏南基层,很多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怀念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星期天工程师”。

  记者在无锡一家电器公司遇见年近六旬的王建伟,他在这家工厂已经工作了35年、如今担任工会主席。他依然记得工厂当年向上海请“星期天工程师”的举措。“村办企业地位低,除了找人才,找原材料、发货都要找关系。”

  1982年在江阴几间破房子里靠9700元资金起家的江阴市一家制造企业,如今发展成知名制造企业上市公司。记者找到了建厂之初就在该企业打拼的七旬初创人。多年负责技术研发的他总结企业成长经验,就两个字——“挖人”。开始是就近招大学生,后来面向全国挖人才。“不少设计院、研究院的人才被挖到我们这里。”他回忆,工厂当年建起了“人才楼”,24小时供应热水,他们一两个月的收入有时相当于原单位一年工资总和。

  这些年来,这家企业聚力开拓新产业领域,有的项目投资数亿元,不少业务是创始人从未接触过的。“关键是要挖到经验丰富的熟手,如技术师、技术主管,重点把本行业前3名企业的人才挖过来。”他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