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3-05-27 08:56:51


   
  以推进生产力优化布局为重要抓手。生产力布局是社会生产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分布与配置,生产力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功能发挥和资源配置效率。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要坚持优化布局、集群发展,明确重大生产力布局导向和配套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加快形成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合力。
  
  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为鲜明特征。自主可控,是指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掌握在本国企业手中,这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把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加大创新投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增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主动布局能力和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控制能力。安全可靠,是指产业链供应链在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等重点产业领域充分布局,实现保障有力,能够在国家安全面临挑战时确保国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这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要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使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足够的韧性,能够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冲击。竞争力强,是指产业发展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能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具有较强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这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目的。必须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的方向,不断优化产品、服务供给的质量和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国际竞争力。
  
  提升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
  
  文章强调,未来一个时期是中国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要把握方向、找准关键,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
  
  短板产业补链。针对中国产业基础领域短板问题和薄弱环节,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提升基础原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基础软件等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特别是在关系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升中国高端装备、精密设备、科学实验仪器仪表发展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切实提高供给保障能力。
  
  优势产业延链。发挥中国在电力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的产业发展优势,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强化共性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供给,推动优势产业向产业链上游的研发、关键零部件、重要原材料和下游的营销网络、品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细分领域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传统产业升链。传统产业是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升链。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实施数智赋能行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改造,鼓励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聚焦重点耗能行业,开展工业能效提升行动,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新兴产业建链。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要适应工业化发展规律,着力营造有利于新技术产业化和新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繁荣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超前部署协同、先进、开放、高效的创新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