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楼继伟: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http://www.CRNTT.com   2023-07-09 16:43:35


 

  之前出现的过多关注增长速度、而不关注增长质量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钢铁、水泥、化工等与大规模基建投资相关的产品出现产能过剩。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有些地方又开始大规模举债搞基建,地方政府债务快速攀升,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大量金融资产进入地方隐性债务和房地产领域,金融脱实向虚并蕴含着系统性风险。生态环境恶化,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2013年北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176天。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下降,劳动成本快速提高。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013年7月,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接下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经济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全国范围内治理空气污染。通过改变取暖方式,关停高污染企业,加强水污染处理等措施,生态环境逐步向好。2013年至2022年,重污染天数下降了92%,其中,2022年北京市空气优良天数提升到286天,重污染天数从58天降到3天。

  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等措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方面重点工作。党中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针对性要求,引导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也是对前一阶段转型的规律性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彻底改变过去主要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益的粗放式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杠杆增加、风险加大、效益低下、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采取适宜的政策,更需要体制机制性改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