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四链”融合打造现代新国企
http://www.CRNTT.com   2023-07-20 08:19:51


  中评社北京7月20日电/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强国的“顶梁柱”。 

  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西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吴善超文章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尤其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不断将改革推向纵深,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性、全局性的重大变化。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务院国资委新组建接收13家企业,监管央企数量从116家调整至98家,结构不断优化;中央企业和市场经济持续融合,资产总额从31.4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运行成效持续提升,促进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中央企业研发投入持续攀升,10年来累计投入超过6.2万亿元,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涌现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工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国企发展迎来新使命新任务,亟须找准新定位,探寻新路径,打造现代新国企,培育发展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路径,“四链”融合的实质是知识、技术、能力、资金、人才、政策等要素的加快集聚并实现共享互联相通,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新挑战和新任务,亟须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和科研范式,变革战略机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场景需求,以“四链”融合为抓手,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培育“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融合的“有力主体”,贯通科技创新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

  文章提出,一是加快国有企业发展范式转型。支持国资央企在创新全链条、全场景中“唱主角”,主动适应科技产业变革、科研范式变革趋势,推动由高校或科研机构牵头主导、企业参与组建的技术驱动型产学研合作范式,加快向重大使命驱动、由科技骨干企业尤其是央企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牵头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发展范式转型。引导支持国资央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重点领域发展、支撑国家战略安全等重大使命,精准深化国企科技创新机制、现代公司治理模式改革,超前布局重点领域、托底重要能源资源、夯实重大基础设施、防范重大安全风险。

  二是建立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应聚焦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工业母机等“大国重器”和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强国精器”,全面推广“链长制”,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场景主导优势,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建立健全新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支持中央企业和链长企业发挥重大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场景建设者和重大创新组织平台的角色,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牵头组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和产业贯通联合体;前瞻性布局国资央企牵头组织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和未来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和整体部署,在链条各环节实现一体设计、一体推进,深化科技、产业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建构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创新循环”,为中央企业更好发挥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政策和平台支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