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网评:吹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集结号”
http://www.CRNTT.com   2023-07-23 11:18:05


 
  由于创新行为存在正的外部性,特别是为了更好实现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统一,创新资源配置与一般的资源配置必然不同。因此,必须基于国家战略需要,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决策制度,更好统筹国家发展需要的引导性和企业、科研单位的自主性。把握国际发展前沿,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体制规划布局,致力于实现产学研融合的跨期最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国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优势,并依托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新技术快速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尤其要注重聚焦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科研领域,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科教政策和法规政策,等等。由此,实现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深度耦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产学研深度融合离不开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人才协同。要以“同”的价值领航,坚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共同目标使命。要以“协”的方式推进,在提倡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相互支撑的作用下,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进而,真正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形成具有一致性、整体性、融合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中观层面要聚焦产业体系升级,打造产学研创新矩阵

  随着科技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全球范围内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成和产业链更具垄断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产业体系的视角,深刻理解产学研融合过程中,产业发展、创新要素配置和科学研究三方面功能的协同。聚焦产业体系升级,通过打造产学研创新矩阵,更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积累,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时间显着缩短。前沿科技创新从实验样品变为市场产品的产学研一体化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现实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要依靠我国全产业链的工业体系优势,围绕产业链前沿、围绕重点项目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活动。在全球产业链的新领域、新赛道,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矩阵。在攻克高精尖技术难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打通以技术强带动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新通道。由此,围绕产业链纵向延伸推动创新链深度延展,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产学研结合、上下游联动、科研创新成果集成的创新联合体,更好达成从0到1的突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