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爱国主义教育与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23-07-31 17:28:24


 

  尽管部分香港居民对国民教育和国情教育在思想和感情上仍有一些疑虑和抗拒,但相比以前已经有明显减少,而诉诸于“抗争”行动的人则绝无仅有。与此同时,香港又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所以,当前推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基本上具备。

  无论是对中央、香港特区政府乃至爱国爱港力量而言,相对于国民教育和国情教育,如何有效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挑战性,特别是在如何达至“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上。我认为,要稳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国民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国家的发展方式、中央的大政方针、内地的情况、国家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和中央的“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外,有需要强化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认同。

  长期以来,在反共反华势力的挑唆和诋毁下,“中国共产党”一词被部分香港居民视为“政治敏感”词语,“爱国”则往往被解释为爱“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地理中国”或“民族中国”而非实际上存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体制乃至香港的“资本主义”则经常被一些人吹捧为比“社会主义”优越。这些方面的错误认知都是妨碍“爱国主义教育”推行的重要因素。

  ·成功落实的四个衡量标准

  此外,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管治”在部分香港居民尤其在社会精英当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感”、“崇洋媚外”和“扬西抑中”扭曲心态,这种心态肯定妨碍爱国情怀的孕育,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旨正是要改变这种心态并显着提升香港居民对国家和民族的信心和自豪感。

  对香港而言,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量度标准应该是香港居民是否认同、尊重和信任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否以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荣并愿意承担对国家的责任,他们是否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有利于中国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制度,以及他们是否明白到香港在“殖民地”时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绝对不能只“归功”于英国“殖民管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