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 推动消费结构品质升级
http://www.CRNTT.com   2023-08-24 08:41:33


  中评社北京8月24日电/中国有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巩固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的关键一招。近日,《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对外公开发布,系统部署了六个方面20条举措,其中从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的角度对于拓展新型消费进行了明确布置。当前,要坚持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创新消费场景,拓展消费新需求。措施纲举目张,从促消费全局出发,与已出台的消费专项支持举措形成合力,与其他优投资、稳就业、促增收政策形成“组合拳”,能够增强扩大内需的政策综合效应。

  供需双侧发力提升新供给更好匹配新消费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形势室主任郭丽岩文章分析,“措施”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回应消费者诉求,通过创新商品、要素和制度供给,推动国内消费市场由大向强转变的方向性和指导性文件,在这个时点发布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需求侧看,中国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更加丰富,居民消费从实物商品加快向服务消费扩展。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4.5%,比去年同期明显提升。但与部分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仍有20%左右的提升空间。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恢复和增长,智能绿色健康安全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一致性偏好,消费追求更加趋向个性化与品质化,需要更好匹配这种升级趋势。

  从供给侧看,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正在提速,产业体系对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等新形态和新模式的支撑有望进一步增强。客观上,当前消费品产业同质化与消费高端化趋势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自主品牌建设滞后与品牌消费激增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表现为低端产品与服务供过于求,高端优质产品与服务供不应求,支撑国内市场潜力加速释放的有效供给仍不足,尤其是自主、新兴、高端、走国际道路的品牌建设亟待提速。就提升供需匹配性和畅通供需循环而言,关键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拓展新型消费政策举措加速形成合力

  文章介绍,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出台了一揽子促进新型消费的政策举措,形成推动新型消费市场发展壮大的政策“组合拳”。包括出台了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家居消费、电子产品消费、汽车消费等专项促消费举措等,都把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品质化作为重点引导和支持方向,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需求牵引新供给,着力打通新型消费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堵点,加速活力和动能释放。这次措施提出的壮大数字消费、推广绿色消费正是梳理总结已出台政策和各地实践,深入挖掘居民新型消费发展潜力的集大成式的举措。

  当前,全国范围和主要区域在促进新型消费方面已经取得一系列亮点与成效,这为进一步拓展国内新型消费市场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重大项目加速落地,有效投资对于新型消费的促进作用增强,如今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5%,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2%。二是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资源优势,不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技术革新与新产品迭代,例如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30%,推动智能网联等新型消费不断连点成链、扩面提质。三是接触式服务消费快速恢复,有利于推动实物商品与信息服务、智能服务深度融合。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其中信息服务、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等对服务业的贡献率超过50%。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