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赓续中华文明 谱写当代华章
http://www.CRNTT.com   2023-09-12 14:29:43


  中评社北京9月12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以文铸魂,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指明方向。

  “精彩绝伦、充满魅力!”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川剧青衣与说唱歌手对歌,流行歌手与说唱俑联动,蜀派古琴与小提琴和鸣,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舞台上碰撞、交融……文化盛宴令中外观众赞叹不绝、回味隽永。

  从北京冬奥到成都大运会,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到中国—中亚峰会……“中国式浪漫”屡屡吸引全球目光。成都大运会上,皮影戏、川剧等给来自五洲四海的青年朋友留下深刻记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精彩呈现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折柳寄情等,惊艶世界,彰显中华文化的力量……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等重大文艺活动,以充溢爱国情怀、民族气概、英雄气节的强大正能量,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地交响……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魅力,感受当代中国自信昂扬、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

  新时代,我们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民族精神更加奋发昂扬。

  沿北京中轴线一路向北,气势恢宏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巍然屹立。馆前广场,大型党旗雕塑《旗帜》气势如虹,《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大型雕塑庄重肃穆,充分体现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奋斗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自开馆以来,党史展览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上百万参观者,学习党史、感悟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古朴典雅,巨石上镌刻“赓续文脉”四个大字,宣告着这座崭新文化殿堂的职责使命。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分布在神州大地的东西南北,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又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集中保藏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表达。

  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2022年金秋,重大文化工程《复兴文库》正式出版发行。全五编包含60多卷、300多册、1.1亿多字,已出版三编共计37卷、195册、6190万字,时间跨度达百余年……皇皇巨著,字里行间回响着一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铿锵足音。

  新时代是波澜壮阔、拼搏奋斗的时代,是英雄辈出、模范涌现的时代。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到出台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成果丰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和“最美人物”大量涌现……尊崇英雄、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愈加浓厚。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着标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强化,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日益形成,文明之风,遍吹华夏。

  “咱们东风村,人好民风淳。家宴唱主角,山乡育新风……”在浙江长兴县煤山镇东风村文化礼堂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跟着志愿者学唱乡风文明诗歌。长兴县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围绕移风易俗开展文艺排演、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向农民群众讲清楚为什么要移风易俗,移什么样的风、易什么样的俗,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在广袤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大量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佳作,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时代的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

  战争史诗电影《长津湖》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激发全社会的爱国情感;《天耀中华》等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广为传唱;评剧《革命家庭》、川剧《江姐》等戏曲,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电影《守岛人》、电视剧《觉醒年代》等,感人至深,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奋进豪情。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